欧阳健

作品数:16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考述伯夷文学事迹《三国演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明清小说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三国演义》叶逢春本的考证价值与校勘价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欧阳健 
《三国演义》叶逢春本证明有比嘉靖元年本更早、更接近于原本的存在,也证明以“小字注”考证《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的可信性。以嘉靖元年本为底本,以叶逢春本为参校本,将整理出接近罗贯中原作的定本,回归正本,正本清源。
关键词:《三国演义》 叶逢春本 考证价值 校勘价值 
再提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
《文学与文化》2017年第1期84-95,共12页欧阳健 
胡适的博士学位问题,是"胡适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以为,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宽容"态度有待商榷。依托台湾学者的质疑、胡适日记的自述,以及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对照比较,本文认为,胡适1917年的博士学位及其博士论文均存在"缺...
关键词:胡适 博士学位 中国哲学史大纲 谢无量 
关索考辨被引量: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80-85,共6页欧阳健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关键词:关索 本事 版本 
伯夷与历代小说——“伯夷文化论”之四被引量:1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1-7,共7页欧阳健 
历代小说是伯夷文学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伯夷精神阐释的又一方式,它们或重现伯夷艺术形象,或探讨伯夷事件的意蕴,同样创造出一片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天地。
关键词:古代小说研究 伯夷 事迹之考述(一) 精神之解读(二) 文学之演绎(三) 
数字化与《三国演义》版本研究论被引量:3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99-107,共9页欧阳健 
数字化给《三国演义》版本研究造成不少新问题,当务之急是厘清观念、思路和方法。要立足于《三国演义》版本的特殊性,不能以“对错”、“有无”作为衡量版本的标尺。“讲史”、“说三分”都不是罗贯中的创造,属于罗贯中首创的是“演义”...
关键词:数字化 《三国演义》 版本研究 观念 思路 方法 
古代小说的文本与版本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21-25,共5页欧阳健 
“文本”是以版本的形态存在的。不能“但见其书有字即读”,只管“文本”不管“版本”。“版本”不等同于“版印之本”,“本”的种种问题几乎都来源于“版”。古代小说有其特殊性质,版本研究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基础,也是对古代小说作出历...
关键词:古代小说 文本 版本 
关索索考
《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59-64,共6页欧阳健 
对《三国演义》本事来说,关索不一定真有其人,至少绝不是关羽的儿子;关索虽然出名很早,与关羽挂钩时代却比较晚。对《三国演义》版本来说,罗贯中原著根本就没有写关索这个人物,他是被后来的简本添加进去的。
关键词:关索 本事 版本 
伯夷文学之演绎——“伯夷文化论”之三被引量:1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1-8,共8页欧阳健 
伯夷文学之演绎 ,是伯夷精神阐释的又一方式 ,它不光诉诸人的理性 ,也诉诸人的感情 ,因而创造出一片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天地。这种演绎包括伯夷品格的吟咏 ,与伯夷事迹的演义两大方面。历代重要诗人 ,都有以伯夷为比兴的佳作。以历史学...
关键词:伯夷 事迹之考述(一) 精神之解读(二) 文学之演绎(三)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被引量:3
《齐鲁学刊》2004年第5期119-123,共5页欧阳健 
《续金瓶梅》的成书年代,向有顺治十一年至十五年容城时作、顺治十七年赴惠安任途中作、顺治十八年杭州作三说;2000年发现的康熙四年审讯题本,录有丁耀亢"于顺治十七年独自撰写"的自供,但仍有不少疑问。从丁耀亢的行止与《续金瓶梅》内...
关键词:《续金瓶梅》 成书年代 行止 内证 
伯夷精神之解读——“伯夷文化论”之二被引量:10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1-9,17,共10页欧阳健 
纵贯伯夷的人生轨迹,充盈着一股中国独有的“伯夷精神”,它是伯夷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孔子是这种精神权威解读者,他概括的“不念旧恶”、“求仁得仁”的“积仁洁行”,与“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清风高节,抓住了伯夷精神内涵的本质。应该...
关键词:伯夷 事迹之考述(一) 精神之解读(二) 文学之演绎(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