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卓亮

作品数:6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模糊语言语用分析语义语言交际语法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US-China Foreign Language》《学术论坛》《外国语文》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正在消失的感觉主义者——作为肺结核患者的约翰·济慈
《外国语文》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赵明炜 毛卓亮 
济慈与其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处于同样的大生态环境中,但由于小生态环境的不同而走上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本文认为,形成济慈独特的感觉主义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肺结核疾病。他的肺结核症状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从而形成了济慈...
关键词:济慈 大生态 小生态 感觉主义 肺结核病 
莎剧中种族迫害范式对悲剧结局的驱动性被引量:4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索娟娟 毛卓亮 
通过对莎士比亚的三部戏剧中种族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种族迫害的各种范式及其对戏剧悲剧性的驱动作用以及这种驱动作用在情节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这种驱动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种族迫害 现实性 偏见 驱动性 莎士比亚 
面对文本的批评之路——英国诗歌与死亡美学被引量:3
《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张士民 毛卓亮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英国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死亡的主题。死亡美学主张死亡作为崇高的对象之一压倒了理性存在者的理性,让人们从庸俗普通走向真正的道德自由。它要求艺术在直接地呈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时保持本身的社会性批判维度。它指出了一条面对文本的...
关键词:死亡美学 审美直觉 死亡主题 英国诗歌 诠释 反思 批评 
英国诗人豪斯曼与他的诗歌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4年第5期68-71,共4页毛卓亮 张黎 
豪斯曼的诗歌内容大多是哀叹青春易逝,美景不常,爱人负心,朋友多变,自然虽美却残酷无情。他的诗中有一种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究其原因,与豪斯曼的童年经历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他陷入同性恋而不能自拔,因而对人生与世界的看法...
关键词:同性恋 病态主题 死亡 悲观主义 
理性的史诗——黑格尔与美国现代文学
《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5期48-51,59,共5页毛卓亮 张士民 
美国现代文学在不断克服“浪漫”型艺术的各种矛盾的同时,创造了不负黑格尔所望、无愧于时代、充满生动活泼的理性和丰富现代性内涵的民族“史诗”。但其中发生了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或称“崇高”的转换。这种克服和超越进一步导致了“...
关键词:诗史 理性 崇高 艺术终结 关学嬗变 
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被引量:1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88-91,共4页赵明炜 毛卓亮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 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模糊。语言哲学家们指出语言的模糊性并不是无足轻重、制造交际 障碍的因素,相反,它保证了交际的有效进行。探讨了对交际影响最大的语义和语用模...
关键词:模糊语言 语用 语法 语义 语言交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