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丽

作品数:6被引量:2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变韵Z儿化韵小称汉语方言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晋中学院学报》《语言研究》《语言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腭音与腭化音被引量:6
《语言研究》2018年第1期54-62,共9页张慧丽 段海凤 陈保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14ZBD1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交叉验证的汉语语体计量研究"(16BYY110)
围绕腭音与腭化音产生的一些分歧,包括语音特征、定义、分类和表征方案等,其主要根源是从被动发音部位来定义和区分腭音类。从主动发音器官模型出发,腭音类可以表征为舌冠和舌体的组合活动。这个方案可以给分散在国际音标表不同子表中...
关键词:腭音 腭化音 主动发音器官模型 发音动作 
从河南儿化韵的方言差异看结构因素在语音演变中的作用
《语言研究》2016年第3期16-27,共12页张慧丽 陈保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14ZBD1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严格语音对应的汉语与民族语关系字专题研究"(13AZD05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官话方言变韵研究"(13FYY019);鲁东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WJ2014007)
河南97个方言点儿化韵的演变情况表明韵尾具有舌尖-[+前]特征的韵母儿化后没有方言差异,韵尾具有舌尖-[-前]特征的韵母儿化后有方言差异。文章逐组讨论了后一类儿化韵的语音变异与可能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包括基本韵母对变韵系统的制约...
关键词:变韵系统 基本韵母系统 结构因素 语音演变 
从边音到圆唇——Z变韵形成的一种可能途径被引量:4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贺岩 张慧丽 
鲁东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WJ2014007]
本文结合湖北西北部方言中"子"尾的读音,探讨汉语官话方言Z变韵圆唇特征形成的一种可能途径。"子"尾元音弱化并脱落,声母成为自成音节的边音,并进一步演变为圆唇元音,与前行音节结合,最终导致Z变韵圆唇特征的形成。文章从分布条件和普...
关键词:Z变韵 圆唇特征 “子”尾 边音 
Z变韵从长音型向融合型转化进程初探--以淇县、封丘方言为例被引量:5
《语言科学》2012年第3期301-309,共9页张慧丽 
文章比较了河南淇县和封丘方言Z变韵的不同和声学表现,发现Z变韵从长音型向融合型转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没有介音的音节中音长对立最先消失,有介音的音节中音长对立随后消失。音长对立消失后变韵音节与单字音节在某个阶...
关键词:Z变韵 长音型 融合型 
参数调整与焦作地区的两种小称变韵被引量:4
《晋中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3-19,共7页张慧丽 
通过考察河南焦作地区两种小称变韵的各自特征和彼此间的关系,认为这两种小称是由不同的生成机制生成。表示同类中大者的Z变韵特征是后圆,是早一轮产生的小称变韵;表示同类中小者的儿化韵有两种特征,一种是前圆,一是后不圆,是在Z变韵基...
关键词:小称 Z变韵 儿化韵 后圆 前圆 后不圆 
儿化中间音、特征扩展与F3的两种走势--偃师儿化与北京儿化之比较被引量:7
《语言科学》2010年第4期372-385,共14页张慧丽 
文章以偃师方言为例,分析了汉语方言儿化出现的新的中间音的现象,认为在这些方言中虽然"儿"后缀引发了复杂的音系变化,但与北京话一样,都是"儿"后缀特征左扩展形成的。基于"特征扩展"理论,文章提取了偃师儿化特征左扩展的具体规则,预测...
关键词:北京话 偃师方言 儿化 特征扩展 中间音 F3走势 舌尖特征取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