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波

作品数:57被引量:738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要件事实民事民事诉讼辩论主义口头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事再审之诉“二阶化构造”的程序重塑被引量:1
《中国法学》2024年第2期64-84,共21页段文波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民事审判程序集约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3AFX004)的阶段性成果。
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之前,由立案庭通过裁定程序审查再审之诉的条件和事由,决定再审后方由业务庭对本案进行再审理。改革实施后,部分法院撤销立案二庭,将再审条件和事由的审查与本案再审理均交由业务庭进行。上述一阶化的改革不仅...
关键词:民事再审之诉 再审启动审查 本案再审理 审级职能定位改革 
类型化视角下诉讼请求合并的程序展开被引量:13
《中外法学》2022年第3期705-723,共19页段文波 
2021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计划项目“诉讼促进视角下民事审判权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YC05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实践中,同一原告往往向同一被告提出数个诉讼请求,从而构成诉的客观合并,法院对其合并审理可以减轻当事人讼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并防免矛盾判决。根据数个请求之间的关系,诉讼请求合并一般分为单纯合并、预备性合并与选择性...
关键词:诉讼请求 单纯合并 预备性合并 选择性合并 合并审理 
民事二审不开庭审理的反思与修正被引量:17
《中国法学》2021年第6期284-302,共19页段文波 
2021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英才计划项目“诉讼促进视角下民事审判权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YC056)的阶段性成果。
在续审制下,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则上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上诉案件。但在司法实践中不开庭审理却成为常态,并异化为以一审庭审笔录为中心的合议庭书面间接审理。这不仅违反了直接主义、口头主义,剥夺了当事人接受裁判的权利,而且导...
关键词:续审制 书面审 直接主义 口头辩论 法庭调查 
论股东代表诉讼之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被引量:4
《商业经济与管理》2021年第11期90-100,共11页谭逍月 段文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诉讼机制研究”(21XFX001)。
股东代表诉讼判决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包括向公司与其他股东二者的扩张。长期以来原告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存在诉讼代理与诉讼担当之争,综合立法现状、制度渊源与改革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原告股东与公司的关系应定性为法定诉讼担当,从而为...
关键词:股东代表诉讼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 法定诉讼担当 诉讼告知 
论民事诉讼被告之“明确”被引量:14
《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5期164-176,共13页段文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庭审中心视角下的事实主张阶段化审查模式研究”(项目号:19YJC820028)的阶段性成果。
“有明确的被告”系我国民事诉讼起诉受案条件之一,界定“明确”的标准不明引发了实践中裁判方式的混乱以及双方当事人确定标准的不同。在民事诉讼理论层面上,即涉及将被告明确作为诉的合法性要件进行审查还是作为诉的有理性要件加以应...
关键词:明确的被告 当事人适格 当事人更换 驳回起诉 
矛盾诉讼请求的裁判规则被引量:1
《人民司法》2020年第29期53-56,共4页常飞 彭霞 段文波 
【裁判要旨】当事人提出的两个诉讼请求虽然是相互矛盾的,但只要诉讼要素齐全,均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标准,当事人可以在前一个请求不被支持时,退一步选择主张后一个诉讼请求。对当事人的两个诉,人民法院均应立案受理。
关键词:立案受理 民事诉讼法 诉讼请求 立案标准 裁判要旨 裁判规则 相互矛盾 人民法院 
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范的法教义学新释被引量:25
《政法论坛》2020年第3期103-113,共11页段文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庭审中心视角下的事实主张阶段化审查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YJC820028)的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举证责任的本质视为行为责任,但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客观证明责任论已然成为学界通说。在此情形下,立法者潜意识里仍然以行为责任论为基础订立了若干证明责任的分配条款,反而造成概念上的重复与分配规则上的繁杂。其...
关键词:提供证据责任 证明责任 主张责任 抗辩 
我国民事自认的非约束性及其修正被引量:44
《法学研究》2020年第1期100-116,共17页段文波 
我国于2001年设立了以英美法为样板的自认制度,但其并非诉讼体制转向当事人主义的一环,而是法院提高诉讼效率、简化审理的手段之一。从立法规定和司法运作来看,我国法上的自认具有非约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适用对象泛化、成立场域扩大化...
关键词:辩论主义 争点 自认 审判排除效 
我国民事管辖审查程序的反思与修正被引量:15
《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186-206,共21页段文波 
对于管辖权审查,我国采用了立案庭前置审查为主,业务庭后置审查为辅的复式混合结构。由于原告和被告可以各自通过起诉与管辖权异议启动审查程序,这种审查启动权的时空错位导致了管辖权审查程序的割裂与繁复。基于司法政策考量设立的管...
关键词:复式混合审查 管辖权异议 应诉管辖 口头辩论 程序保障 
庭审中心视域下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被引量:41
《中国法学》2017年第6期203-220,共18页段文波 
国家社科基金"迈向制度理性的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研究"(项目批准号:15XFX012)的阶段性成果
从1982年民事诉讼法到2012年民事诉讼法,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经历了以公正为名的虚化到以效率为指向的弱化,尽管在外观上逐渐呈现出独立化样态,但却深陷公正与效率的矛盾而致功能丧失。从充实庭审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我国审前准...
关键词:庭审中心 审前准备程序 口头辩论主义 争点整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