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霁

作品数:24被引量:1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城市形象媒体媒介技术公共空间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时代建筑》《新闻与写作》《现代出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媒介运作:“数据之镜”与空间纹理化
《现代出版》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潘霁 
复旦大学科研创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城市沟通力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考察”(编号:22JJD860003)
数字智能系统融入城市,实时更改着空间的纹理、栖居的意义和行动的方向。数智系统的媒介化运作如何驱动城市空间纹理转化?列斐伏尔和弗卢塞尔的理论,乃至《黑神话:悟空》和“火星人入侵”等不同时代跨媒转折点上发生的案例从概念和经验...
关键词:媒介运作 数字空间 空间纹理 真实感 
路径框架:媒介空间杂糅与场景意义的重置
《学术月刊》2025年第1期152-160,216,共10页潘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城市沟通力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考察”(22JJD860003)的阶段性成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科研创新项目支持。
媒介居中运作,驱动虚实交融,构成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新兴的数字移动媒介如何改变虚实空间交转杂糅,催动场景意义生成的“框架”变化?研究发现前数字时代“表征”范式的虚实交转发生在不同次元和方向上,形成了“显著度结构”“阈值空...
关键词:杂糅空间 数字技术 框架分析 压平技艺 
“空“”间”交转:从媒介视角反思公共空间研究被引量:1
《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潘霁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城市沟通力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考察”(项目编号:22JJD860003)阶段性成果。
空间公共性多表现为结构功能、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等内容。社会维度之外,空间本身常被默认为均质静止、坐等填充的背景。内容架构的“间”形成隔开“我与你”的深渊,留白的“空”成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公共空间研究被归入社会学或...
关键词:公共空间 媒介系统 城市沟通 数字游戏 
媒介、空间与框架分析方法重构
《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3年第12期5-12,共8页潘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播基础设施激活社区公共生活效果研究”(20BXW055)的阶段性成果。
“框架”组织空间体验,界定场景定义,是社会科学的经典概念。传统框架分析方法或侦查都市实体空间反复发生的交往形式,或探究屏幕纸张平面文本的显著度结构,两者皆基于大众媒介运作和都市空间的状况展开。Vision Pro和Google Daydream...
关键词:框架分析 混杂空间 移动虚仿 中介化 
媒介、空间与框架分析方法重构被引量:3
《南京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97-104,共8页潘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播基础设施激活社区公共生活效果研究”(20BXW055)的阶段性成果。
“框架”组织空间体验,界定场景定义,是社会科学的经典概念。传统框架分析方法或侦查都市实体空间反复发生的交往形式,或探究屏幕纸张平面文本的显著度结构,两者皆基于大众媒介运作和都市空间的状况展开。Vision Pro和Google Daydream...
关键词:框架分析 混杂空间 移动虚仿 中介化 
社区空间与线上连接:基层官微矩阵重塑人地关系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国际新闻界》2023年第3期92-108,共17页潘霁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数字城市沟通力研究: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考察”(项目编号:22JJD860003)阶段性成果。
传统传播效果研究关注媒介使用对个人心理的效应。“使用”概念遮蔽个人身处本地空间与社会技术网络日常的“连接”。空间特征和居民与技术的连接多被排除在视野外。数字媒介的基础设施化刺激效果研究转变范式。基层官微矩阵依托微信,...
关键词:传播基础设施 官微 叙事网络 上海发布 
作为媒介研究方法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9期147-148,共2页潘霁 
书写印刷主导的文明传承主要采取线性逻辑形态。人与符号世界(不在场)当下的接触和双向投射,借助纸张或屏幕等二维扁平化的界面发生。平面化作为文化技艺,令人类面对自然与文化获得了巨大的分析力和控制感。作为代价,大众媒介符号运作...
关键词:媒介研究 线性逻辑 文明传承 符号世界 媒介符号 自然与文化 扁平化 平面化 
作为媒介研究方法的空间被引量:10
《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5期91-98,共8页潘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播基础设施激活社区公共生活效果研究”(20BXW055)的阶段性成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流学科项目支持。
随着数字技术中介的符号运作,从二维平面转向更多元多维的空间形态,新沟通经验刺激媒介研究的理论方法也随之变化。新方法推动数字媒介新问题的提出,解除大众媒介范式对数字经验的遮蔽,更突显数字技术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涵义。方法...
关键词:研究方法 数字媒介 空间理论 移动性 痕迹 纹迹 
英美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制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4期176-185,239,共11页刘晖 潘霁 
框架是组织意义生产的潜在规则,它以话语符号为载体,在媒体文本中体现;框架分析是通过探究话语符号中的蛛丝马迹来揭示文本背后的规则;隐形规则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意义生产者对相同事实而采用的不同架构方式及其产生的差异性效果。采用文...
关键词:中国制造 媒体框架 《泰晤士报》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 
“强制”与“说服”:关于校园跑APP技术干预体育锻炼的解释现象学分析被引量:16
《新闻大学》2020年第10期80-98,121,共20页王玮 潘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TY010);复旦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本文是一项关于新媒体技术干预体育锻炼的健康传播心理研究。从解释现象学理论和方法路径出发,基于半开放性结构个人书面叙述,本文考察了大学生对强制性校园跑APP使用的身心体验。研究发现:使用校园跑APP的跑步行为均受外部动机驱使;跑...
关键词:校园跑APP IPA 说服技术 自我决定 自我效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