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如平

作品数:56被引量:10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蒋介石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国民政府保甲制度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近代史研究》《民国研究》《唐都学刊》《民国档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二八事变期间英国对日本的遏制与纵容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4年第1期86-104,142,143,共21页肖如平 李泓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20&ZD235)的阶段性成果。
一·二八事变前夕,英国为了维护上海公共租界的安全,与日本等国合作制定了上海租界《协防计划》。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初,为避免租界沦为中日冲突的战地,英国联合美、法、意等国对日本施压,阻止日军在租界内跨防区巡逻,反对日本陆军增援...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 英国 日本 上海租界 
中国访英团与战时中英关系的改善
《晋阳学刊》2023年第5期33-42,共10页肖如平 郑胜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35)。
中国访英团是1943年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之邀,为答聘1942年秋天英国议会代表团来华访问之情而派遣的访英代表团。英国政府对中国访英团的访问做了精心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访英期间,中国访英团向英国社会传递中国友谊的同时,也对战时英...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国访英团 中英关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国共关系的报道与尺度被引量:1
《民国档案》2023年第3期110-117,共8页肖如平 丁书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ZD235)的阶段性成果。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在国共关系中一直支持国民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记者开始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予以关注,对国共关系进行深入报道,对国民党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做法和...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英关系 新闻审查 国共关系 
垄断与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华无线电投资的博弈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7期74-85,共12页肖如平 李泓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3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竞相在华发展无线电通信,垄断中国无线电通信市场。1921年中美无线电费德里合同签订后,英、日、丹麦等国随即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认为费德里合同非法竞争,引发国际博弈。各国依据条约权利、最惠国待遇与门户开放...
关键词:无线电投资 北洋政府 美国 国际博弈 
从竺可桢日记看胡适在浙江大学的演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113-113,共1页肖如平 孙晓丹 
1948年10月20日,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应竺可桢之邀莅临国立浙江大学演讲“自由主义”。在浙大校史上,胡适是唯一一位在浙江大学做过学术演讲的北大在任校长。竺可桢与胡适颇有渊源,交谊匪浅。1948年9月23日,竺可桢、胡适一起参加了在...
关键词:浙江大学 学术演讲 国立北京大学 竺可桢 胡适 中央研究院院士 自由主义 
从外蒙入会案看战后美国外蒙政策的演变——兼论台湾地区当局的态度及中国代表权问题被引量:1
《台湾历史研究》2022年第3期76-89,共14页胡馨仪 肖如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顾维钧档案整理与研究”(19ZDA222)
战后美国的外蒙政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自1946年起,蒙古人民共和国多次向联合国递交入会申请,但屡遭否决,直至1961年方才入会。外蒙入会案的复杂在于它不仅涉及美苏冷战和亚非拉国家的入会问题,而且与台湾地区当局的态度和中国...
关键词:冷战时期 美国 中国台湾 外蒙入会案 联合国 
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晋阳学刊》2022年第2期15-23,共9页肖如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35)阶段性成果。
抗战时期中英两国一直维持着广泛而深刻的双边关系,是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史的研究,无论是在资料的整理与出版,还是通论性和专题史的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丰硕成果。梳理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中英关系 学术史 
抗战时期蒋百里的国防外交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第2期176-183,共8页肖如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黄郛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9BZS008)。
抗战时期蒋百里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国防外交理论。1935年日军在华北挑起事端,扩大侵略,蒋百里奉命考察华北数省,主张军事外交一元化,以应对日本的挑战。之后蒋百里两次赴欧访问,考察国防总动员,拉拢德意,增强中国的国防实力。期间,蒋百...
关键词:蒋百里 国防外交 抗日战争 
英国议会代表团对战时重庆的访问与观察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21年第1期43-52,共10页肖如平 丁书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ZD235)。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是同盟各国访华与交流的中心。1942年英国议会派遣代表团访问重庆,考察了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社会。英国派遣代表团访华,不仅表达了战时英国支持中国抗战的意愿,...
关键词:抗战时期 英国 重庆 中英关系 
抗战时期竺可桢荣获景星勋章等级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202-202,共1页周志永 肖如平 
抗战时期,竺可桢率领浙大师生从杭州西迁遵义,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把浙江大学建成为“东方的剑桥”。为了表彰竺可桢对中国战时教育的重大贡献,1944年国民政府授予他景星勋章。然而,外界对竺可桢荣获景星勋章的具体等级却有不同的说法。...
关键词: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文职人员 西迁 外籍人士 政府公务员 战时教育 竺可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