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关系

作品数:525被引量:414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金冲及杨奎松金以林周昌文毛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25年1月:推动大革命高潮加速到来
《前线》2025年第1期88-89,共2页李桂华 岳博伟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大革命迅速向前发展,革命的影响扩展至全国。但与此同时,国民党右派向中共发起进攻,意图破坏国共合作。加之,广州又爆发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商团武装叛乱事件,革...
关键词: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右派 国民党一大 国共合作 武装叛乱 国共关系 大革命 发起进攻 
国共两党和北京政府对列宁纪念的筹办、态度及作用(1924-1927)
《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6期92-106,M0005,共16页李张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阐释史研究(1921-1949)”(22CDJ005)的中期成果。
国民革命时期,列宁纪念由国共两党和北京政府参与筹办,但三方态度迥异、作用不同、各有诉求。因联俄联共及国共关系与南北关系的变化,国民党高层从最初积极筹备列宁纪念到消极应对直至忽视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以国民党名义直接组织或通...
关键词:国民革命 列宁纪念 国共关系 北京政府 领导权 
大革命前后中共反帝策略的三次调整
《苏区研究》2024年第6期15-29,共15页葛静波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地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研究(1917—1927)”(23KDC0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近代中国反帝观念的生成与演变研究”(24YJC770006)。
大革命前后,中共运用“经济帝国主义”与“阶级斗争”论述,结合革命进程对自身所制定的反帝策略进行了三次调整。自五四至中共三大,为遵照共产国际指示促成国共合作,中共以“国家革命”为重心对反帝策略进行了第一次调整;1925年中共四大...
关键词:国家革命 社会革命 经济帝国主义 阶级斗争 国共关系 
1942年中共改善国共关系的努力与根据地建设
《安徽史学》2024年第6期75-83,111,共10页郭辉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记忆史研究”(23BZS159)的阶段性成果。
1941年至1942年,因日军“扫荡”、国民党军事冲突和磨擦等,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处于最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渡过难关将改善国共关系纳入考虑范畴,该谋划最终虽不了了之,但中共为配合改善国共关系在根据地采取相应措施,坚持原有根据...
关键词: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 国共关系 政治主张 
抗战胜利前夕黄炎培政治倾向研究——以《黄炎培日记》为中心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76-82,共7页董劭伟 王雨晴 
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从红色日记看人民军队日常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及当代启示(1945—1949)”(24YJAZH021)。
1945年年初,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抗战胜利的曙光隐现,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彼时国共双方就是否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进行了多轮磋商。作为民盟领导人,彼时黄炎培多次在报纸上发表宣言表明态度,通过邀餐、座谈等形式促进国共双方谈判...
关键词:国共关系 《黄炎培日记》 黄炎培 政治倾向 抗战胜利前夕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争取合法地位的斗争述论
《安徽史学》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孙泽学 赵泽中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方针的前提下,通过与国民党谈判、反对国民党制造的磨擦及联合其他抗日党派等途径的斗争,争取自身合法地位。虽然国民党始终不愿也没有从法律层面承认中共合法,但中共在上述斗争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
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 合法地位 独立自主 统一战线 国共关系 
从海峡两岸档案看张冲思想的转变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10期131-145,共15页林威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从友共、反共到联共:1923-1941年的张冲”(项目批准号:22FZSB060)阶段性成果。
张冲系国民党调查统计工作出身,负责侦办过顾顺章案、“牛兰事件”等,其中“伍豪事件”更是他一手策划。看似与共产党站在对立面的张冲,在东北求学期间却曾有加入中共的意愿。由于张冲知苏、晓共的背景,是国民党内为数不多的“知苏派”...
关键词:张冲 调查统计工作 周恩来 国共关系 档案文献 
昙花一现的和平:“旧政协”会议召开前后
《春秋》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房红红 
早在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1943年10月5日,毛泽东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社论《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指出:“国际局势已到了大变化的前夜,现在无论何方均已感到了这一变化。”面对内战危机,他指出正确...
关键词:国民大会 国共关系 战略相持阶段 国民参政会 民主自由 延安《解放日报》 独裁政治 公平合理 
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教育历史实践与现实启示
《重庆行政》2024年第4期103-107,共5页薛韵 雷莹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内部资助项目“红岩精神铸魂育人阵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NBXT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高度重视干部教育,采取系列举措建设培养了一支信仰特别坚定、纪律特别严明、能力特别突出的...
关键词:中共中央南方局 国共关系 干部教育培训 党员干部教育 党员干部队伍 战略性工程 敌强我弱 不可替代 
皖南事变善后期间美国对国共关系的认知与介入
《安徽史学》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陈佳奇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史”(LSYZD21012)的阶段性成果。
在皖南事变善后期间,美国对国共关系高度重视。在事变发生之初,美国密切关注事变善后的进展,评估国共关系的走向,并派遣居里赴华考察中国政局,开启了战时美国对华“特使外交”的先河。彼时美国采取有限介入政策,既不出兵干预,也不评判是...
关键词:皖南事变 国共关系 美国对华政策 居里访华 罗斯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