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波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意象性爱主题民俗心理文化心理文化阐释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争鸣》《外国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红楼梦》中的“形影叙事”策略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253-256,共4页夏维波 孙华泽 
《红楼梦》成功地实践了一种别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即"形影叙事"。甄宝玉、贾宝玉的对应性安排,艺术地表达了人物复杂的心灵矛盾,是辞赋"主客问答"叙事策略的变化发展;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等不但在性格上互为形影关系,作...
关键词:红楼梦 中国传统小说叙事 形影叙事策略 
村庄的意义与表达——谈新文学传统中的“村庄叙事”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08年第7期94-105,共12页夏维波 刘佳音 
村庄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单位,是乡土中国的基本载体。因此,无论是现代社会学研究还是乡土文学研究就不妨把“村庄”作为一个视角。就文学研究而言,如果把“乡土”或“乡村”当成文学叙事的一个空间概念,可能会得到一个宏大的景观...
关键词:文学叙事 村庄 文学传统 传统中国社会 乡土中国 文学研究 空间概念 社会学研究 
中国古代蜡祭的民俗心理探析被引量:3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86-93,共8页夏维波 
中国古代的蜡祭仪式与西方民俗观念中的杀死谷神的仪式是相通的 ,蜡祭的目的是“息老物” ,其实就是杀死衰老的谷神。蜡祭中的禽兽形象就是谷物之神的象征 ,腊八粥具有着西方的圣餐意味。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重大的祭祀就是...
关键词:"息老物" 植物神 死亡 再生 蜡祭 中国 古代 民俗心理 
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被引量:3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63-69,共7页夏维波 杨宇 
“隔河情结”与“河桥意象”是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两个模式。“鹊桥神话”和“尾生传说”两个民俗故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隔河情结”逐步形成的过程。男女被河阻隔的情结是原始思维中氏族内部不得通婚的原始制度的产物,两性间渴求...
关键词:河桥意象 隔河情结 文化心理 潜意识欲望 
中国古代祈丰仪式原型初探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21-25,共5页夏维波 
弗雷泽在《金枝》中,以十二卷的长篇巨制考释了内米湖畔的一个古老风俗:在罗马附近有一座女神狄安娜的神庙,神庙的祭司总是由一名逃亡的奴隶担任,他时刻警觉地看守着那里的一株圣树,因为另外一个奴隶只要折取上面的一段树枝,便可以和他...
关键词:祈丰仪式 中国古代 五朔节 弗雷泽 原型 《太平御览》 植物神 社神 后稷 文化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