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礼军

作品数:40被引量:7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太平广记》小说清代故事神仙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社会科学》《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甬上证人书院与清代浙东文派的理论生成和创作实践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曾礼军 曾啸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代书院文学活动编年史”(21&ZD253)。
甬上证人书院是黄宗羲面向浙东文士讲学的教学平台,也是他由抗清斗争转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交流平台。黄宗羲通过证人书院讲学和交流,推动了浙东学派的繁荣和兴盛。浙东学派不仅学术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也颇有特色。作...
关键词:甬上证人书院 清代浙东文派 文学思想 文学特征 
抄诗作史: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的“诗史”价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61-70,共10页曾礼军 曾啸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082)。
《续甬上耆旧诗》是全祖望晚年辑纂的一部自明隆万至清顺康时期的甬上诗歌总集。其辑纂的文化目的是抄诗作史,以诗歌文献和诗人小传的辑纂来构建遗民故国史、浙东乡邦史和甬上望族史。“三史”合而为一,分而各属,既有内在联系性,又各有...
关键词:《续甬上耆旧诗》 全祖望 地方诗歌总集 抄诗作史 诗史价值 
吕祖谦《家范》与朱熹《家礼》的比较研究
《朱子学刊》2017年第2期65-73,共9页曾礼军 
对于新型家族制度和家族礼仪的重建与重构,宋代司马光《书仪》、吕祖谦《家范》与朱熹《家礼》三部著作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如果说司马光《书仪》是宋代宗族制度重建过程中最早有系统性的理论建构,那么朱熹所著《家礼》则是最为系统,...
关键词:朱熹 吕祖谦 《家礼》 《家范》 
情爱与政治:杨贵妃故事的叙述嬗变及其文化成因被引量:6
《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1期145-160,共16页曾礼军 
杨贵妃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其叙述嬗变经历了从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一对一的两人情爱叙述到唐玄宗、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或唐玄宗、杨贵妃和梅妃之间的"三角"情爱叙述,再回归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两人情爱叙述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杨贵妃故事 叙述嬗变 文化成因 
《太平广记》编纂与宋初三教合一文化观念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65-72,共8页曾礼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宗教文化视阈下的<太平广记>研究"(10YJC751003)
任何典籍编纂都具有时代性,都是在特定的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并且体现和反映了时代文化精神和编纂者主观意图。《太平广记》编纂以"道-释-儒"的"三教合一"板块结构来统绪类目和辑录文本,这种鲜明的编纂特征与宋初"三教合一...
关键词:《太平广记》 编纂 宋初 三教合一 
近代报人小说家群体的代际兴替与时代特征——以上海活动中心为例
《求是学刊》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曾礼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上海报人小说家群体研究";项目编号:09BZW042
近代报人小说家群体是伴随着近代报纸杂志等新兴媒体而成长的新型文人群体,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由本土向西方对接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肩负者。他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申报》报人小说家群体,活动于1872年至1894年,他们是小说...
关键词:近代 报人小说家群体 代际兴替 时代特征 
清代浙东学派的传承衍化及其学术地位被引量:6
《浙江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136-145,160,共10页曾礼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10&ZD131)成果
清代浙东学派并不局限于清前期的浙东经史学派,从清初至清末都有传承和延续。其传承衍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转型分化期(顺康之际)、繁荣兴盛期(康雍乾)、中衰重塑期(嘉道)、多元复兴期(咸同光宣)。前两期以黄宗羲及其弟子群为代表,复...
关键词:清代 浙东学派 传承衍化 学术地位 
乡邦文人与都市文学——清末民初上海文学建构中的报人小说家群体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211-220,共10页曾礼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上海报人小说家群体研究"(09BZW042)成果
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群体主要云集于上海,是近代上海都市文学的主要建构者。他们以报刊杂志等新兴媒体为主要交流平台,通过个人交往、乡邦群聚和同人结社等交流形式而形成乡邦色彩浓厚的文人群体圈。不同乡邦地域的报人小说家群体对于上...
关键词:文人群体 都市文学 文学建构 清末民初 小说家 上海 报人 交流平台 
清代女性戒子诗的母教特征与文学意义被引量:6
《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68-79,共12页曾礼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研究"(项目编号13BZW082)阶段性成果
戒子诗是以教化和诫勉子孙后代为主要内容的家训文体和诗歌题材。女性戒子诗集中出现在清代,是清代独特的文学现象。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清代社会家庭普遍重视母教,特别是父教缺位者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女性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普遍提升...
关键词:清代 女性戒子诗 母教特征 文学意义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及观念新变被引量: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0-54,94,共5页曾礼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宗教文化视阈下的<太平广记>研究"(批准号:10YJC751003)阶段性成果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当源于农耕生产的人牲祭祀文化,是焚巫(暴巫)和沉人的祭祀仪式世俗化发展的结果。由于阴阳配对的巫术思维,人们认为人牲祭祀是给神送去婚配对象,以此娱神祈神,保证农耕生产风调雨顺。后来这种娱神观...
关键词:《太平广记》 人神遇合故事 文化生成 观念新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