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营营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电影艺术学学科艺术学艺术分类艺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电影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艺术学学科建构视野下的艺术分类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1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24-128,共5页李营营 
近年来,国内学界普遍认为艺术学与美学间是一种并列而非从属关系,主张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的呼声很高,而且目前已在艺术类型学、艺术社会学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对艺术种类的探讨属于艺术类型学,也是艺术学学科建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
关键词:艺术学 学科建构 艺术分类 研究综述 
1949—1966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史述评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年第7期112-114,141,共4页李营营 
建国后,我国以参加国际电影节、与友好国家互办电影周等方式积极开展电影的对外传播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取得电影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成果的取得是多种推广方式并用的结果。其中,依托官方话语打...
关键词:1949—1966 中国电影 传播 传播史 
新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形象”解读——兼论《古船》对现代中国的思考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年第5期72-74,共3页李营营 
新历史语境下对历史的书写已跳脱出意识形态局限,转而从更宏阔的视野中去把握历史。在这种把握和审视中,不仅有"中国"这个所谓的"自我","西方"这一"他者"也已融入其中,并成为作家反思历史的重要参照。相应地,现代性也就成为作家抚触、...
关键词:新历史语境 “中国形象” 《古船》 现代中国 思考 
建国以来中国电影历史讲述方式的流变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5年第7期7-10,共4页李营营 
建国以来,中国电影对历史的讲述由外观描述逐渐走向深度反思,这在抗战题材影片中表现尤为突出。起初,影片多采用零聚焦叙述视角描绘宏大的战争场面及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以确证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及新政权的合法性。进入90年代,受市场...
关键词:中国电影 抗战题材 历史讲述方式 流变 
莫言文学的民间视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57-60,共4页李营营 
作为民间化写作的代表,莫言借助民间叙事展开对人类存在问题的探讨,从而将人与乡土的关系问题置换为现代性视域下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追认问题来加以讨论,用记忆中故乡的消失来显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有鉴于此,他借助"母亲"...
关键词:莫言文学 民间视野 生存意志 “母亲”意象 
重述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形象”研究——论《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影片对国家形象的女性化解读
《电影评介》2015年第8期7-9,共3页李营营 
历史本然地发生着,对历史的记录和反映便构成一种重述。重述的方式不同、重述者的立场不同,所拼贴出的历史及展现的国家形象也就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纵观中国近现代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心灵创伤是我们始终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关键词:日本侵华战争 当代文艺 心灵创伤 转喻 本然 第五代导演 大屠杀 审美趣味 商业大片 拼贴 
中国启蒙之路再反思
《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127-133,共7页李营营 
近代以降,伴随"西方"这一强势他者的到来,中国因骤然失掉民族自信而踏上盲目自新之路。为摆脱落后挨打之窘境,先知先觉们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等层面来找补中西差距,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等便是佐证。直到今天,我们依...
关键词:启蒙 反思 知识分子 文化立场 文化身份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35-140,共6页李营营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CX199)
20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总体性背景,造成了美学学科品格与中国美学实际间的长期错位,具体表现为提倡无功利化、艺术自律性的美学在中国发挥了关键性的社会启蒙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悲哀。然而,仍需指...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中国美学 现代转型 无功利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主体性 日常生活审美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