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辉

作品数:37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华女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鲁迅作品小说美人赏析《弟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鲁迅研究月刊》《短篇小说(原创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叩问生命,追问生死——史铁生《我与地坛》对生命的探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2期26-29,共4页张华 张永辉 
史铁生因为独特的生命经历承担了为人类叩问生命、追问生死的重任。散文《我与地坛》娓娓讲述了“我”和地坛的渊源以及地坛给予“我”的生命馈赠,讲述了母亲和诸多来往于地坛的人们的生命故事。作品以浓烈内敛的情感、深邃沉郁的哲思...
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生命 生死 
《庖丁解牛》中的审美创造与工匠精神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23年第23期53-55,共3页张华 张永辉 
《庖丁解牛》不仅阐释了庄子的养生之道,也体现了古代匠人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职业精神和审美追求。从“劳动”的角度进行解读,庖丁秉持着“道进乎技”的职业理念,坚守着对职业的痴迷与热爱,以及对极致与卓越的不懈追求,在长期的劳动...
关键词:《庖丁解牛》 劳动 审美创造 工匠精神 
科技和文学的对决——刘慈欣小说《诗云》主题分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4期32-35,共4页张华 张永辉 
2022年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社科类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X021-SXZ)阶段性成果。
人工智能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新现象,它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而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诗云》在世纪之初就提交了自己的思考。《诗云》是一篇探索科技和文学关系的科幻寓言,它熔铸了一名科技崇拜者关于“科技与文学”的诗...
关键词:刘慈欣 《诗云》 科技 文学 
稼轩词白描手法赏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3期122-123,共2页张华 张永辉 
辛弃疾善用白描手法。他的词语言凝练,刻画简洁,却言简义丰,蕴藉而深远。稼轩描景绘境,通过名词的有机排列为诗词奠定底色,通过动词的串联为诗词增加活力,创造神韵。稼轩写人记事,简洁明了,干净爽利,只言片语,直抵重点,瞬间扼住主旨,简...
关键词:辛弃疾  白描 
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赏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2期107-108,共2页张华 张永辉 
苏轼《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明媚清新,在农作物茁壮成长,农村即将丰收的背景下,描绘了络丝娘煮茧飘香、杖藜叟捋青尝新的田园生活。词作画面感强,人物形象灵动,富有生活情趣,深藏作者的喜悦之情。
关键词:苏轼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田园生活 
向群山“投降”的西川——西川《南疆笔记》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11期72-73,共2页张永辉 
西川面对南疆景物,在仰视与俯视、历史观照与现实观照、直觉观照与理性观照中,因其壮丽与虚无、伟大与野蛮、五彩与贫穷、神秘与平庸而震撼、敬畏,从而获得解脱感。
关键词:西川 南疆笔记 群山 
鲁迅、刘亮程、刘慈欣在“故乡”层面的异时空对话被引量:4
《鲁迅研究月刊》2019年第7期13-21,共9页张永辉 
一、作品间的对话性与当代性不同时空的作家可以凭作品对话。从“人类”角度看所有作家的作品,都是“一”部作品;这“一”大作,由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民族、不同性别的作家共同完成,或者说只要人类在延续,它就永远处于未完成...
关键词:对话性 时空 刘亮程 刘慈欣 鲁迅 故乡 “一” 作品 
“天空”的五种面目--关于“天空”话题的经典联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12期48-49,共2页张永辉 张华 
天空的开阔性容得下神明,也容得下常人;星空的神秘既可让人膜拜,也可以引人向上生长;天空浩瀚无际变化多端的深远,令人超越庸常生命境界;人可以平视天空,与天空对话;天空无所不在,甚至存在你皮肤底下的暗处。
关键词:约·拉斯金 西川 韩少功 辛波斯卡 
永不消逝的海市蜃楼——读西川的《开花》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12期50-51,共2页张永辉 张华 
西川的《开花》是"伟大"级别的作品。可以找到理解它的三个线索:从静默到深刻再到开花;滴水的节奏或一个花瓣的节奏;从喜悦到狂喜再到幸福。它采用平视视角,天父地母的叙述人身份和歌唱性的语言。
关键词:西川 《开花》 海市蜃楼 
文明外衣下的丛林世界——西川《潘家园旧货市场玄思录》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12期52-54,共3页张永辉 张华 
理解这首长诗需要阅读者有思辨兴趣、思辨习惯和一定的思辨力,也需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以思辨为诗、以学问为诗是其明显特点。对真善美、假恶丑的含义和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假人、半真半假之人的描摹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诗中也蕴含着庞...
关键词:西川 潘家园 真善美 半真半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