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作品数:24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保山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型城镇化传统村落动力机制古村落诺邓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小城镇建设》《河南城建学院学报》《陶瓷学报》《安徽建筑》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生视角下乡村旅游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云南省赧浒村为例
《城市建筑》2025年第7期18-22,共5页张东强 蔡军 张怡 李海燕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景观基因视角的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聚落旅游协同演化机制——以滇西北地区为例”(202101BA070001-086)、“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怒江干热河谷区传统民居聚落适热机制研究”(202101BA070001-199);保山学院科研创新团队(BYTD202302)。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旅游区空间形态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的活力表征,认识其时空演变特征能更好地把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理。文章以赧浒旅游特色村为案例,从共生视角切入解析乡村旅游区空间形态时空演变特征,...
关键词:旅游空间 空间形态 共生 乡村旅游 赧浒村 
学科交叉背景下艺工融合型数字教材建设路径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5年第1期021-024,共4页李海燕 张东强 董晓蕾 周维闯 
保山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交叉学科建设背景下数字化教材建设路径研究(ZHP202345);云南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云教发[2021]58号)。
学科交叉是顺应新时代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字教材是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艺工融合型数字教材建设是艺工类学科交叉得以运行的基础保障。在多学科交叉和数字技术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更加凸显艺工融合型数字教材建设的迟滞...
关键词:数字教材 艺工融合 学科交叉 建设路径 
永昌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分布及其景观特征研究被引量:1
《安徽建筑》2023年第6期3-6,共4页李海燕 张东强 张瑛 
2021年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地方高校联合专项面上项目:景观基因视角的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聚落旅游协同演化机制--以滇西北地区为例(202101BA070001-086);2022年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地方高校联合专项面上项目: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怒江干热河谷区传统民居聚落适热机制研究(202101BA070001-199);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永昌古道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化路径研究(2021J0524)。
传统村落是乡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节点,永昌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段,是一条历史层积带,为其沿线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一条明确而清晰的主线。文章在梳理永昌古道分布及其沿线30km范围传统村落分布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关键词:传统村落 景观特征 村落分布 永昌古道 
基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传统村落活化路径研究
《城市建筑空间》2023年第5期69-70,共2页李海燕 张东强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地方高校联合专项面上项目: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怒江干热河谷区传统民居聚落适热机制研究(202101A0070172);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地方高校联合专项面上项目:景观基因视角的地域文化传承与乡村聚落旅游协同演化机制——以滇西北地区为例(202001A0070237);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永昌古道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化路径研究(2021J0524)。
以保山市潞江坝乡村振兴示范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梳理传统村落遗产资源现状,分析示范区内传统村落发展困境,结合现有传统村落活化模式,从契机、内生动力、方法及对象4个层面思考潞江坝乡村振兴示范区中传统村落活化路径。
关键词:传统村落 乡村振兴示范区 遗产资源 活化路径 
基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云南潞江镇传统村落振兴路径研究被引量:4
《重庆建筑》2023年第4期12-16,共5页李海燕 张东强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永昌古道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化路径研究”(2021J0524);保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基于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潞江坝传统聚落振兴路径研究”(YB20200461);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怒江干热河谷区民居聚落适热机制研究”(202101BA070001-199)。
传统村落是见证乡村人居环境演变规律的遗产宝库,潜藏着传统营造智慧和生计策略,是中华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前沿阵地,探索其振兴路径成为新时期的重点任务。研究以潞江...
关键词:传统村落 振兴路径 乡村振兴示范区 潞江坝 
云南省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研究
《福建建筑》2017年第4期4-10,共7页李海燕 张东强 
保山学院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14BZ005)
深入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演进规律,对协调推进区域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云南省16个州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修正象限图分析方法,构建通道模型,分析云南省州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认为:城...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格局 云南省 
滇西南欠发达县域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1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5-71,共7页李海燕 张东强 陈靖 张洁 左琳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15FD057;2016FD095);保山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4BZ005)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快提升欠发达县域城镇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滇西南29个欠发达县域城镇化特征问题梳理与分析,结合传统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层,采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欠发达县域 动力机制 滇西南 
滇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3
《保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76-82,共7页李海燕 张东强 张瑛 
保山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滇西南集贫县域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与支撑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BZ005)
城镇化动力机制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关键,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有赖于城镇化动力机制高效运行、积累持续增量动力。滇西地区地处高原峡谷地带,自然环境复杂,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文化多元独特,使该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具有独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居民意愿 滇西地区 
西南山地传统村落空间功能转型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73-77,87,共6页李海燕 张东强 
保山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14BZ005)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南山地传统村落如何利用新时期发展机遇进行空间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部分。以千年古盐村诺邓为例,分析聚居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和特征,探讨文化、人居、生态和产业功能转型的途径,结合其内...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传统村落 功能转型 空间重构 西南山地 
保山地区传统制陶技术传承及变迁被引量:3
《陶瓷学报》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张东强 王国强 李海燕 何奎 
保山学院科研教研(编号:13BY0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编号:ZD2013015)
保山地区具有悠久的传统制陶技术文化,当前,随着新型镇化战略的推进,传统制陶技术传承发展面临着转型的难题。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切入分析保山地区传统制陶文化,论述家庭、工厂、公司、学院和旅游目的地传统制陶技术传承模式及变迁。...
关键词:传统制陶技术 空间需求 活态化 成型技术 新型城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