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林

作品数:6被引量:2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华裔美国文学华裔美国华裔作家华裔美国作家澳大利亚作家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当代外国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走出二元对立的樊笼——论毛翔青的小说《酸甜》被引量:4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年第1期112-122,共11页王光林 
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分析探讨华裔英国作家毛翔青的小说《酸甜》中所表现出的跨文化冲突,指出在《酸甜》中,作者表现出了华裔在英国生存所面临的三种情况:一种是单一文化现象,以一家之主陈氏为代表,恪守传统,没有体现出任...
关键词:毛翔青 《酸甜》 后殖民 霍米·巴巴 
文化翻译与多元视角:澳大利亚华裔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高博文)访谈被引量:5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1期163-167,共5页王光林 
关键词:文化翻译 多元视角 澳大利亚 华裔作家 布赖恩·卡斯特罗 访谈 《上海舞蹈》 中国 
“异位移植”——论华裔澳大利亚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的思想与创作被引量:13
《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第2期56-63,共8页王光林 
本文从华裔澳大利亚作家布赖恩·卡斯特罗对福柯异位移植理论的运用出发,阐述在后现代状态下,华裔散居作家如何以异位移植和混杂为手段,力图摆脱文化身份的局限,为获得更多的创作自由与创作空间进行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华裔澳大利亚 作家 布赖恩·卡斯特罗 福柯异位移植理论 “异位移植” 小说创作 
论华裔美国男作家的主体意识被引量:4
《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3期18-23,共6页王光林 
本文从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和李健孙的小说创作出发 ,分析华裔文学中男子主体性的缺乏 ,历史的断层以及由此遭到的排斥。通过寻找理想的父亲形象和重塑华裔的阳刚之气 ,赵健秀和李健孙重新确立了华裔男子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男作家 主体意识 赵健秀 李健孙 小说创作 父亲形象 主体性 文化话语 
认同,错位与超越——兼论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被引量:2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第1期166-186,共21页王光林 
近年来,随着对多元文化讨论的深入,各个种族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去在文化构建中的重要性,于是文化认同也就成了议论的焦点。原本只是一个单一心理学术语的认同已日益出现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之中。它可以应用于个人,也可以...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 族裔 华裔美国人 汤亭亭 东方主义 华裔美国作家 美国白人 华裔作家 《女勇士》 本质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斗士——论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的思想与创作被引量:1
《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第3期96-102,共7页王光林 
著名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是一个十分惹眼的人物,由于他和汤亭亭之间的一系列争论,使他在华裔美国人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对白人霸权提出批评,为亚裔美国人的身份和地位进行辩护.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都显示出了文...
关键词:文化民族主义 华裔美国作家 赵健秀 创作思想 创作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