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昕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戏曲教育戏曲兴盛科班创新性发展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戏友》《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诗人罗瘿公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4期139-144,共6页董昕 
罗瘿公是晚清诗人、名士,先后就读于康有为创办的广雅书院和万木草堂,与陈千秋、梁启超同列高弟。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礼制馆编撰等职。他一生著述颇丰,今存有《太平天国战记》《中英滇案交涉本末》等十余种,京剧...
关键词:诗人 隐逸 梨园 程砚秋 
退而不休 老有所为——京剧名家孙培鸿教学育人侧记
《戏友》2020年第4期14-17,20,共5页董昕 
孙培鸿,1948年生人,是国家京剧院小生名家,曾任国家京剧院第二、三届党委委员、曾担任二团、三团书记、副团长,院工会常务主席、文化部部工委委员等职务。现长期受聘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从事剧目及身段课教学,并担任姜妙香艺...
关键词: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 京剧名家 姜妙香 张君秋 中央戏剧学院 老舍茶馆 教学育人 
程砚秋赴欧洲游学考察始末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10期10-15,共6页董昕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国戏曲海外推广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CCSIC2018-YB17
程砚秋于1932年1月至1933年3月,历时十四个月考察了西欧六国,回国后撰写了《程砚秋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详细研究、记录、论证了中西方戏剧的异同及其互补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关于中国戏曲未来发展的十九项建议,涉及表演、导演、化...
关键词:程砚秋 欧洲 考察 戏曲改革 
从“二为”到“双百”再到“两创”——以戏曲实践为例浅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被引量:2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7期165-168,共4页董昕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两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指导着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艺的最集大成者,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充当先锋...
关键词:二为 双百 两创 戏曲 创新性 
近代戏曲教育的“除旧”与“布新”被引量:3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12期167-170,共4页董昕 
近代戏曲教育历时一百多年,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一方面科班教育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新式学校不断兴起,戏曲教育在"除旧"与"布新"交相辉映中逐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戏曲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近代戏曲教育 科班 学校 
“三改”与戏曲现代教育的确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93-96,共4页董昕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YETP1560)
建国后不久,国家发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其核心内容是"改戏、改人、改制"(简称"三改")。国家通过"改戏"完成了对剧目思想内涵的改造,净化并丰富了戏曲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改人"一方面完成了对旧戏曲艺人的改造,另一方面以...
关键词:改戏 改人 改制 戏曲现代教育 
明清家班的兴盛与昆曲的传承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年第5期164-166,共3页董昕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从明嘉靖后期昆曲定型到清乾隆中期乱弹纷起之前,中国戏曲艺术迎来了昆曲的繁盛期。这期间,宫廷供奉戏班、民间职业戏班、文士豪富家班承担了昆曲的传播、演出和教育等职能,其中尤以家班最盛。明清家班对昆曲生旦戏表演艺术体系和艺术...
关键词:昆曲 家班 戏曲传承 
古城挽歌
《电影文学》2008年第17期170-176,共7页董昕 
1.山西平遥古城字幕:20世纪90年代清虚观里陈列着仅存的36个纱阁戏人,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一个老太太蹒跚地走到"西厢记"的纱阁戏人前,伸手想要触摸。一只苍老的手停在空中。老太太久久凝望着戏人。画外音:"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
关键词:柱子 大全 老板 师傅 画外音 平遥古城 西厢记 手艺 徒弟 男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