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

作品数:5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心词特殊结构隐喻义隐喻汉日语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文学教育》《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才智》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壁咚”一词谈“~咚”的语义泛化
《才智》2017年第6期224-224,共1页文亚东 刘波 
沈阳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11035000143)的阶段成果
文章从"壁咚"一词入手,分析了"~咚"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从语义泛化角度研究了"~咚"的语义泛化过程及其语义变化,认为"~咚"的语义由一个"咚"的声音演变为男女之间的表白或是告白,甚至最后可以表示任何人之间的真情告白。
关键词:语义泛化 语义引申 “~咚” 
日源借形词的语义形成过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8-111,共4页刘波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3DYY050)
分析了日源借形词大量引入汉语的原因,以及借词语义的认知加工过程,认为日源借形词的语义构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从心理词库寻找对应的语义进行语义构建,用思维推理的方式进行语义构建,用语码转化的方式进行语义构建。
关键词:日源借形词 认知加工 语义构建 
一种特殊结构偏正式复合名词的中心词问题被引量: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09-412,共4页刘波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3DYY050)
从隐喻角度,以及后项语素的隐喻义出发对汉语"N+N式"复合名词的中心词确认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此种复合名词的中心词仍然是后项语素。
关键词:偏正式复合名词 隐喻 隐喻义 中心词 
汉日语中的从儿称谓的异同及其文化解读被引量: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29-132,共4页刘波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3DYY050)
从儿亲属称谓现象在汉语与日语中都普遍存在,但在两种语言中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及限制条件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两种语言中的从儿亲属称谓,来解读各自所代表的文化。
关键词:从儿亲属称谓 中日语言 文化 
有关日语翻译教学内容的改革
《文学教育》2014年第16期70-71,共2页刘波 
辽宁省2013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高校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问题的研究>(编号:L13DYY050)的阶段性成果
针对目前日语翻译教学偏重文学的倾向,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科技翻译的能力。
关键词:日语翻译 翻译日语 教学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