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训

作品数:13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现代学术汉代先秦儒学经学现代学术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学刊》《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鲁学刊》《管子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代“隐逸”考辨被引量:2
《理论学刊》2005年第5期99-102,F003,共5页王继训 
“隐逸”一词在汉代史籍中虽未直接出现,但“隐逸”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两汉时期仅见于史书记载的“隐逸”就有120人之多。“隐逸”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个字:“隐”。汉代“隐逸”专指那些远离或逃避社会现实的士人,即所谓的“...
关键词:汉代 隐逸 考辨 
从经学到玄学:以王符、仲长统为例被引量:3
《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72-77,共6页王继训 
王符、仲长统等人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虽然说王符等人所尝试的哲学探索还尚在量的积累阶段,但是如果没有这种量的积累,那么也就没有思想史上经学转变为玄学的飞跃。它为魏晋玄学在理论上...
关键词:经学 玄学 王符 仲长统 
论谢幼伟对中国现代学术的理解与贡献
《安徽史学》2005年第2期67-71,117,共6页王继训 
长期以来 ,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胡适、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张东荪、张君劢等人 ,而对谢幼伟的思想学术研究却不多。实际上 ,他对西方学理的介绍与输入 ,对西方治学方法的重视 ,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阐发 ,尤其对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 ,综合创...
关键词:谢幼伟 现代学术 理解与贡献 
浅论东汉末经学的思想改造
《管子学刊》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王继训 
王符、仲长统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相持与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思想改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一方面它为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在理论上做着准备;一方面这种探索还处在原始状态,还存在着...
关键词:东汉末叶 经学 思想改造 
论谢幼伟对中国现代学术的理解与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王继训 
 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胡适、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张东荪、张君劢等,而对谢幼伟的思想学术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西方学理的介绍与输入,对西方治学方法的重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阐发,尤其对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综合创新,促进中...
关键词:中国现代学术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 学术研究 治学方法 融会贯通 中西哲学 综合创新 学术思想 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 价值理论 时间概念 冯友兰 金岳霖 张东荪 张君劢 唯心论 方法论 一元论 二元论 贺麟 实践 宗教 放弃 主张 
论谢幼伟对中国现代学术的理解与贡献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97-101,共5页王继训 
长期以来,人们在学术思想方面研究较多的是胡适、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张东荪、张君劢等人,而对谢幼伟的学术思想研究却不多。实际上,他对西方学理的介绍与输入,对西方治学方法的重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阐发,尤其在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
关键词:谢幼伟 现代学术 理解 贡献 
谢幼伟《现代哲学名著述评》里的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18-21,共4页王继训 
长期以来 ,人们对谢幼伟的思想学术研究不多 ,尤其对他的《现代哲学名著述评》介绍就更少了。实际上《现代哲学名著述评》里有大量关于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的例证 ,诸如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阐发 ,对西方学理的介绍与输入 ,对中西哲学的融...
关键词:谢幼伟 《现代哲学名著述评》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方法论 学术精神 治学方法 歧异 
从思想史层面看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4,17,共5页王继训 
凡讨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 ,学人们总是喜欢关注其间的多元、融合的问题。殊不知任何一种思想学术在其传承流变过程中 ,对原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更多一些。正如一条河流 ,既有与异流的交汇 ,更有其自身的回曲流演。有鉴于此 。
关键词:思想史 贾谊 先秦儒学 继承 发展 
从陆贾到贾谊:看先秦儒学对汉初思想界的影响被引量:2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40-44,共5页王继训 
陆贾和贾谊都是汉初重要的思想家,通过对陆贾和贾谊思想的分析,我们得出汉代儒家思想间的多元、融合是在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创新基础上而来的。新学说总是对原有的旧学说继承的要比发展的更多一些。陆贾和贾谊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是建...
关键词:陆贾 贾谊 先秦儒学 继承创新 汉代 儒家思想 仁义道德思想 治国理民思想 
两汉之际士人与士风被引量:2
《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81-84,共4页王继训 
自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之后,朝廷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而儒者阿意取容,崇 尚利禄,士风因之大坏。汉末王莽改制失败,儒者借改制寄托理想的愿望落空,心灰意冷, 于是纷纷避世隐遁,隐逸之风大盛。东汉中兴,偃武修文,儒者复出...
关键词:儒隐 道隐 汉代 士风 朝政 隐逸思想 士人阶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