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学

作品数:302被引量:27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志跃刘丰李景林成云雷谢耀亭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原儒:体用视域下先秦儒家的“一贯之道”
《世界宗教研究》2024年第11期116-116,共1页
崔海东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9月,438千字。先秦儒学有其“体用一贯”的原始反终体系,即道体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下贯演为性体、心体,仁心首出庶物,自做工夫,下学而上达,上达而存养,存养而践履,发用经历下行之修身、齐家、化乡,...
关键词:原始反终 体用 宇宙生命 先秦儒家 先秦儒学 
冯契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秦儒学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5期23-25,29,共4页刘玉辰 张三萍 
冯契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从广义认识论的角度肯定了先秦儒学的哲学性,并通过对“天人”之辩与“名实”之辩的考察,指出了先秦儒学已达到了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统一。冯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主义原则看待儒家...
关键词:冯契 先秦儒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孟荀合论——先秦儒学新解
《孔子研究》2024年第3期43-49,157,158,共9页宋志明 
孟子和荀子之间的第一点共识: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出发点。出于对人合群体性的关切,孟子展开了理想主义的仁学;荀子展开了现实主义的礼学。第二点共识:都以圣人为价值终极目标。孟子立足于性善论,主张超凡入圣;荀子立足于人性有善有恶论,...
关键词:孔子 孟子 荀子 先秦儒学 
从《复性书》试析李翱性情观
《人文天下》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李俊 
青年李翱取法先秦儒学,以“性”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包括“性”“情”“性情关系”在内的性情观。在《复性书》中,李翱深入探讨了“性”“情”的来源、构成和功能等问题,明确提出人之“性”皆是“圣贤之性”,而“情”则是阻碍个体“复...
关键词:李翱 性情观 先秦儒学 人性论 重心调整 四种关系 人的本性 宋明理学 
从儒墨之争看先秦儒学的发展
《黑龙江史志》2024年第4期50-52,共3页范浩 
儒墨之争贯穿于百家争鸣的始终,是先秦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儒墨两家各有宗旨、学说各异,虽彼此激烈交锋、攻讦辩驳,亦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先秦儒学每一阶段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可看作是对诸子尤其是其主要论敌墨家学派挑...
关键词:儒墨之争 先秦儒学 攻讦辩驳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的创造性诠释与先秦儒学的发端
《人文天下》2024年第3期69-76,共8页温航亮 李春潮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论语》及其注疏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K054)的研究成果。
孔门十分重视《诗》,子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诗·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一句独有心得。子路的诠解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从原诗中抽离出来,却又局限于“不忮不求”的否定式理解。孔子出于对子路的点拔,不再满足于从比较人与禽...
关键词:《论语》 不忮不求 先秦儒学 《诗经》 
先秦儒学中“权”的概念与学理意义分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董曦琰 
云南大学校科研创新项目“元代判例制度与案例指导制度比较研究”(2021Y002)。
“经权”思想是儒家道德伦理哲学的重要内容,由孔子、孟子初步提出,经宋儒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进一步解释与发展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具备指导实践、解释世界的哲学理论。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指导意义,...
关键词:权变理论 先秦儒学 孔子 《论语》 行权实践 
从“子曰”说开去——俄汉学家有关《郭店竹简·缁衣》的思想体系解构
《衡水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94-100,共7页王祎杉 
《郭店竹简·缁衣》作为中国先秦竹帛哲学“郭店竹简”的重点篇目,在海内外汉学界占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俄罗斯科学院著名汉学家卢基扬诺夫院士带领其学生布拉日金娜,以“子曰”为中心说开去,共同为该篇做出解析:首先以传世作者“子...
关键词:《郭店竹简·缁衣》 “子曰” 先秦儒学 俄罗斯汉学 
“兴”:阐释方法与心性之学——论简帛文献的先秦儒学诗学传统
《管子学刊》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许春华 
在《孔子诗论》中,诗文之“兴”起发为“初(志)”“民(人)性”,释放出《孔子诗论》的心性之学。在帛书《五行》中,《鸤鸠》之“兴”以“舍夫五而慎其心”、《燕燕》之“兴”以“舍其体而独其心”阐释“慎独”,引发出帛书《五行》的心性...
关键词:“兴” 诗学 心性之学 《孔子诗论》 帛书《五行》 
“比”:从生活世界通向道德世界的桥梁——再论简帛文献的先秦儒学诗学传统
《管子学刊》2023年第2期93-103,共11页王欣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是一部专门的诗学文献,其中“比”作为重要的阐释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既有显性的如“譬”“拟”“喻”“犹”等方式,亦有隐性的如“亲切譬喻”“类比取义”等方式。“比”通过诗文的生活世界,架构了通向孔...
关键词:“比” 《孔子诗论》 简帛文献 道德世界 诗学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