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华

作品数:35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哲学意义老子价值本体境界道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邯郸学院学报》《管子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颜渊的诗性品质与思想人格——重新探讨颜渊人格典范的思想价值
《孔子研究》2025年第1期73-81,158,159,共11页许春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子儒学的诗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4BZX021)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论语》中颜渊的人格品质,受汉儒、宋儒学术立场的影响,学界大多依据颜渊“三月不违仁”与“不改其乐”两则文本,以阐发颜渊的道德品质与人格典范。通观《论语》,我们会发现颜渊还有一种发源于孔门诗教的诗性品质,表现在“好学”...
关键词:颜渊 诗性品质 思想人格 人格典范 
曾子的诗性品质与思想价值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8,共8页许春华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生命哲学视域下老子德性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HB18ZX003)。
《论语》原典中的曾子,在孔门儒学的思想创造活动中,大量运用孔门诗教的兴发方式。如引用诗文唤起弟子对“孝道”的认可,以“近”“远”空间修辞启发君子之道,以“弘”彰显践仁的“任重而道远”,以“堂堂乎”意象子张的仁者气象,以“自...
关键词:曾子 诗性品质 孔门诗教 思想价值 
孔子的文明观
《新华文摘》2023年第24期42-44,共3页许春华 
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是中国文明繁盛、转型的时代,这意味着孔子自始即面对诸种文明形态,既有纵向的三代文明,也有横向的邦国文明。孔子的文明观即体现在如何看待和判定这些文明形态。
关键词:文明形态 三代文明 文明观 春秋时代 孔子 如何看待 
“诗”之“言”--论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齐鲁学刊》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许春华 
孔子诗学视域中“不学诗,无以言”,从“诗”之意义视域的转换、“学诗”与“学礼”的对应、“诗”之“言”的价值依据,推动了孔子诗学“哲学的突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味着孔子诗学的道德取向、语辞与语气的温文尔雅...
关键词:孔子诗学 “诗”之“言” “雅言” 哲学意义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8-27,共10页许春华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
关键词:释义规则 引诗传统 《大学》 《中庸》 诗学路径 
“思无邪”与“诗”之“体”“用”——再论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23年第3期46-52,共7页许春华 
春秋时代“诗”之兴盛与“礼坏乐崩”相伴相随。孔子对“诗”进行了哲学变革,“思无邪”与“仁”相互发明,是对道德生命的安顿,此为“诗”之“体”。“雅言”“礼后”“乐正”是孔子诗学的思想展开,此为“诗”之“用”。其中,“修辞立...
关键词:孔子诗学 思无邪 雅言 礼后 乐正   
儒学与经典的对话--论孟子引《诗》的哲学意义
《周易研究》2023年第3期91-103,共13页许春华 王欣 
孟子引《诗》推动了《诗》之经典儒家化的进程。《诗》承载的圣王精神生命,滋润着孟子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取向,启悟和引发了“性善”“仁义”“仁政”“民本”等核心命题,推动了孟子思想世界的生成与创构。孟子引《诗》并非寻求诗之本义,...
关键词:儒学 经典 对话 引《诗》文本 哲学意义 
“兴”:阐释方法与心性之学——论简帛文献的先秦儒学诗学传统
《管子学刊》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许春华 
在《孔子诗论》中,诗文之“兴”起发为“初(志)”“民(人)性”,释放出《孔子诗论》的心性之学。在帛书《五行》中,《鸤鸠》之“兴”以“舍夫五而慎其心”、《燕燕》之“兴”以“舍其体而独其心”阐释“慎独”,引发出帛书《五行》的心性...
关键词:“兴” 诗学 心性之学 《孔子诗论》 帛书《五行》 
“闻”:“乐”与“仁”的对接及境界形态——论孔子儒学“哲学的突破”的多样性
《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2期19-25,共7页许春华 
根源于内心之“闻”,超越了“耳”之“聪(听)”“目”之“见”,打开了“乐”与“仁”对接的思想通道,是“人而不仁如乐何”的具体呈现。《论语》“闻《韶》”与帛书《五行》“闻而知之,圣也”,揭示了孔子儒学的精神境界与人格境界形态;...
关键词:   境界 孔子儒学 
“诗”与“仁”--论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被引量:2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30-37,共8页许春华 王欣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
关键词:  孔子诗教 哲学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