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达

作品数:12被引量:4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壮语壮族文化色彩语言文化客家话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语文》《广西民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壮语修辞及其表达效果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63-166,共4页韦达 
本文着重介绍壮语的两类修辞法:一类是正常的修辞,这种方法是在合乎语言规范的前提下,有效地调动语言的各种因素,使语言表达上获得常规的效果。另一类是超常修辞,这种方法,它故意对语言的基本规则或者特点进行偏离、违规,使语言的内容...
关键词:壮语 修辞 表达效果 
壮语歇后语与壮族的幽默性格——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之三被引量:2
《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166-168,共3页韦达 
壮族人的性格是纯朴的、诚实的 ,但也是风趣、幽默的 ,从壮语的va6kut8(歇后语 )里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性格特点。壮语歇后语通过曲折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壮语 歇后语 幽默性格 
壮族谚语与人生经验——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之二被引量:8
《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9期177-180,共4页韦达 
壮族人民口头中流传的谚语 ,是壮族语言的精华 ,智慧的结晶 ,经验的宝库 ,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此文着重论述它在做人原则、治家之道和农事经验、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壮族 谚语 熟语文化 人生经验 
壮语成语与自然、社会环境——壮语熟语文化系列研究之一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161-163,共3页韦达 
成语是壮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而且含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蕴义 ,它反映了壮族社会的山川物产特点、壮族的宗教信仰状况、勤俭修身的生活信条和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性 ,所以 。
关键词:成语 自然 社会 环境 
汉壮语的词类活用被引量:1
《河池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97-100,共4页韦达 
汉语和壮语的实词都有活用现象 ,本文具体介绍它们在名词用如动词和量词、动词用如名词和量词、形容词用如名词和动词等三个方面的共同之处 ,为的是使读者特别是学生能够通过对照、比较来加速掌握这种现象 ,摆脱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困扰。
关键词:汉语 壮语 词类活用 动词 名词 量词 形容词 活用规律 
壮话与白、客、闽话的共同特征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6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113-117,共5页韦达 
壮话与白、客、闽话存在很多的共同特征 ,这些共同特征 ,说明了共同生活在壮族地区的壮汉民族语言上的认同 ,反映了壮汉两个民族之间的互融共荣关系。
关键词:闽话 共同特征 壮语 客家话 民族语言 文化蕴意 
壮话与白话、客家话、闽话的共同特征被引量: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69-72,共4页韦达 
.NULL.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壮话 白话 客家话 闽话 特征 汉语方言 韵母 声调 词素 后缀 数词 量词 比较句 疑问句 
壮族古壮字的文化色彩被引量: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韦达 
对壮族创制本族文字的文化心理、壮汉文化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和壮族古壮字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 。
关键词:壮族 古壮字 文化 
壮语词汇的文化色彩──壮族语言文化系列研究之二被引量:7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81-84,共4页韦达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壮语词汇里反映出来的壮民的感情表达特点、思维方式和道德伦理观念。作者认为 ,壮语词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 ,在学习掌握壮语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 ,必须了解其内含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壮语词汇 文化色彩 感情表达 思维方式 道德伦理观念 
壮语地名的文化色彩——壮族语言文化系列研究之一被引量:6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90-94,共5页韦达 
:本文是壮族语言文化研究之第一篇 ,主要阐述了壮语地名的命名特征 ,论证了壮语地名所反映的壮族先民早期分布的地域和社会生活的特点。
关键词:壮族先民 早期分布 社会生活 文化色彩 壮语地名 命名特征 分布地域 社会生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