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作品数:29被引量:6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河西走廊建筑半主动控制木结构清代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建筑结构》《古建园林技术》《景观设计》《西部人居环境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藏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安多地区藏族建筑檐下装饰构件做法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2024年第5期6-11,共6页李江 刘纯溪 杨菁 刘亚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2YJAZH047)。
安多地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过渡的关键地带。在汉、藏建筑文化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安多地区藏族建筑基于自身地域特点发展出了“摞活”“挑头檩”“挂牌”“花板代栱”等类型多样、兼具汉...
关键词:汉藏文化交融 安多地区 藏族建筑 檐下装饰构件 
两联花板代拱水平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2022年第18期133-137,共5页李江 李智豪 赵益峰 孙国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011);北京市教委科技一般项目(KM201710005018)。
花板代拱是河西走廊地区一种特殊的木结构构造,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河西地区的古代木结构,采用西北地区常用松木制作了两联花板代拱足尺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对应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提取了骨架曲线和刚度...
关键词:木结构 花板代拱 抗震性能 破坏形式 受力变形特点 骨架曲线 滞回曲线 
中国清式大木作梁架结构脊瓜柱-脊檩复合榫卯节点拟静力试验研究被引量:2
《建筑结构》2020年第16期82-86,共5页孙国军 赵益峰 薛素铎 李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011);北京市教委科技一般项目(KM201710005018)。
脊瓜柱-脊檩复合榫卯节点是一种普遍用于清式大木作建筑中的承重构件,对于建筑物整体的抗震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沈阳故宫文溯阁古建筑,以其中的脊瓜柱-脊檩节点为原型,通过对一足尺模型的拟静力试验,测得了对应的弯矩-转角滞...
关键词:古建筑 木结构 中国清式大木作梁架结构 脊瓜柱 脊檩 复合榫卯节点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流线组织中的应用研究
《建设科技》2020年第10期118-121,124,共5页张蔚 李江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乡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技术与指标体系研究”(2018YFD1100901)资助项目。
建筑流线是人或物在建筑中的行动路线,与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同一设计任务条件下,建筑流线的安排方式千差万别,对其空间组织效果的通常评价方式又存在诸多不足,难以使设计人员感受到建筑流线的实际效果和存在问题,因此...
关键词:虚拟现实 建筑流线 直观体验 空间效果 
样式雷图纸上的修建计划——解读晚清香山静宜园重修方案被引量:1
《景观设计》2020年第2期30-37,共8页李江 杨菁 
北京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6LSC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978445)。
清代三山五园中的香山静宜园是北京地区唯一的纯山地皇家园林,其中多数建筑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战火。随着光绪年间颐和园工程,样式雷家族的雷廷昌等人对静宜园进行了部分建筑的重修方案设计。但限于时局,此计划未能完全实施,仅少量建筑...
关键词:皇家园林 香山静宜园 重修工程 样式雷图档 
建筑学专业微课体系建设探讨--以《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为例被引量:3
《华中建筑》2020年第3期138-141,共4页李江 韩荣 
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优质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建设资助项目。
微课作为当今信息化领域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具有时间简短、内容具体、资源占用较小的鲜明特点。《建筑结构与选型》作为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涉及到多种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构成了若干个完整的知识点,十分适宜进行微课体...
关键词:微课 建筑结构与选型 教学过程 环节组织 展现方式 
清代伊犁河谷城镇分布与形态规模研究
《建筑史》2019年第2期96-104,共9页李江 韦承君 
伊犁是我国的西陲重地,因其占据着控制天山南北羁縻中亚各部的重要地理位置,于清代中期成为治理新疆的中心。伊犁河谷是本区域内城镇分布的集中区,肩负着稳固西北边疆的重要作用。以往研究集中于讨论城镇的政治、经济功能,而对城镇分布...
关键词:伊犁河谷 城镇分布 形态特征 尺度规模 
新疆天山北麓传统建筑营造做法研究被引量:1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年第6期71-76,共6页李江 刘亚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8011)
天山北麓地区依据天山山脉走向,于山前平原构成了一处东西跨度达一千余公里的带形地域,该地域内主要建于清代的传统建筑,在抬梁式大木结构的基础上,适应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绵延千里、相对统一的建筑体系。以往关于天山北...
关键词:天山北麓 传统建筑 莫理循 营造做法 
复合榫卯节点连接特性拟静力试验研究被引量:6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8年第A01期20-26,共7页孙国军 赵益峰 薛素铎 李江 李晓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8011);北京市教委科技一般项目(KM201710005018)
实际工程中的榫卯节点往往形式复杂,由多种不同榫卯连接形式组合而成,称这类节点为复合榫卯节点,目前复合榫卯节点的连接特性尚不明确.基于沈阳故宫文溯阁古建筑,以影响该建筑力学特性和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复合榫卯节点作为试验对象,...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 木结构 复合榫卯节点 半刚性 滞回曲线 
河西走廊楼阁建筑承重结构安全阈值研究
《建筑史》2018年第1期201-211,共11页李江 韦承君 程丽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西走廊至天山北麓传统建筑营造体系与保护技术研究”(编号:51408011)支持
河西走廊楼阁建筑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不同使用功能的楼阁建筑高度高,荷载值大,其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特别重视。在西北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影响下,河西走廊楼阁建筑承重结构自身易于受到侵蚀和破坏,由于相关规范中...
关键词:河西走廊 楼阁建筑 承重结构 安全阀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