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

作品数:8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感情极致小说分析真相悲剧人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永恒的悖论与前进的动力——文学中爱情与政治的关系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3期34-34,49,共2页杨宁 
文学中的爱情和政治如同两极,针锋相对地存在,两者之间的角力归根结底是人类自身的悲剧。人类的发展需要前进,而社会的前进就必然要求更高级的政治统治,两者不可或缺,于是人类在两者之间不断摇摆,成了一个悖论。但是客观上,两者之间的...
关键词:动力 自我追求 整体追求 
极致的骗局——东野圭吾推理小说分析被引量:3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5期7-8,共2页杨宁 
作为日本现今推理小说的名家,东野圭吾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他的作品结构之神奇让人叹为观止。作为以结构和细节为根本的推理小说而言,东野打破了常规式的设置谜题、揭开谜题的惯例。使读者在一开始就大概明白凶手,却模糊不敢肯定,直到...
关键词:真相 结构 感情 
《入殓师》中的日本文化元素解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40-41,共2页杨宁 
日本影片《入殓师》是一部包含了日本元素的电影,电影本身体现了现代人在精神困惑中通过回归而找到自我的过程。影片巧妙地把日本社会蕴含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传统的审美通过细节和唯美的情节向观众展示了一副美妙的画卷。它...
关键词:《入殓师》 日本文化 抛弃 耻辱 物哀 
理想的幻灭——吕西安悲剧人生的深度解析被引量:1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0-42,68,共4页杨宁 
巴尔扎克创作的《幻灭》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青年形象——吕西安,这样的青年正是由于经不住各式各样的诱惑而导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剧。虽然今天和当时的法国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阶段,但是当时青年的悲剧以及悲剧...
关键词:悲剧 社会转型 诱惑 
实与虚的抒情--浅论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艺术创作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6期69-72,共4页王卓玉 杨宁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3BS46]支持
一 贺敬之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的诗人,为中国文坛贡献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尤其是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作的一系列政治抒情诗,以独有的抒情方式——将高昂的政治热情与朴实清新的诗歌风格杂糅交合,
关键词:政治抒情诗 艺术创作 贺敬之 实与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中国当代文学史 经典作品 中国文坛 
关于“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意义研究综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18-20,共3页刘博洋 杨宁 
近年来,"们"的语法问题颇具争议,本文从语法性质和语法意义入手,确定现代汉语中"们"的基本语法问题,为"们"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范式基础,主要对先前"们"的语法性质和语法意义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提出相应见解。
关键词:“们” 语法性质 语法意义 综述 
浅析文献与阅读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2期31-32,共2页杨宁 
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阅读"和"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可以说,阅读和文献是写作的基本,阅读是贯穿整个写作的所有过程,而文献则是写作过程的物质基础。然而究竟什么是阅读,什么是文献,对这两个词本身有深刻了解的人并不多。所以在阅...
关键词:文献 阅读 写作 
从叙事层面阐释《喧哗与骚动》的文化内涵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5-96,共2页刘博洋 杨宁 
《喧哗与骚动》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为历代评论家所赏识,可以说《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巧妙利用叙事技巧而赋予意识个体结构方面最为重要的尝试,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空白,为意识流文学及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
关键词:小说 叙述技巧 阐释 内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