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视域黑格尔公民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求索》《道德与文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兰州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理性建构方式的转变
《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李琦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KS006)
从前期的《正义论》到后期的《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经历了从规范性的正义学说向政治的正义观念的转变,与之相对应,其理性建构的方式也发生了从道德建构主义向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与多元主义的影响和思维方式的...
关键词:罗尔斯 理性建构方式 道德建构主义 政治建构主义 
公民社会理论视角下的认同问题探究——从黑格尔到哈贝马斯被引量:4
《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60-65,共6页李琦 
认同①问题作为公民社会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解答。这其中,从黑格尔的承认思想到哈贝马斯的认同理论这一相互承认的主体间性模式具有典范意义。黑格尔早期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主体间承认思想,作为20世纪对黑格...
关键词:认同 相互承认 主体间性 黑格尔 公民社会 
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中的自我认同被引量: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25-28,共4页李琦 
哈贝马斯试图改变孤立的、个体独白式认同的主体哲学模式,探讨主体间的对话和交往关系,认为言语对话和交往行为为实现主体间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创造了一种可能的条件。因此,哈贝马斯在语言的对话与交往中引进批判反思的理性原则,确立起...
关键词:哈贝马斯 普遍语用学 言语对话 自我认同 
自我问题研究的主体间性转向——论哈贝马斯对米德自我理论的承继与发展被引量:1
《求索》2007年第9期131-133,共3页李琦 李淑梅 
米德的自我理论尤其是关于"自我"、"语言"和"社会"的独特阐释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普遍语用学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哈贝马斯以米德的自我理论为基础,沿袭其以社会的交互行动考察自我问题的...
关键词:米德 自我 语言 社会 主体间性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域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被引量:1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6期183-184,共2页李琦 杜冬冬 
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弊端和人的发展问题愈加凸显,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交往理性。他认为,交往理性能够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进而构建交往理性的过...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理性 生活世界 人的发展 
交往问题研究的实践论转向——马克思社会交往思想的理论探析被引量:5
《兰州学刊》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李琦 
不同于当代西方的交往哲学,马克思把交往关系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中,交往活动也就有了现实的实践基础,从而使得交往问题的研究实现了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论转向。可以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建立在实践论基础之上的现代交往理论。...
关键词:交往 实践 马克思 主体间性 现实的个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