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睿

作品数:29被引量:18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主题: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多普勒雷达微物理特征卫星反演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干旱气象》《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科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2年2月青藏高原东侧大型无人机人工增雪试验分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220-225,共6页范思睿 王维佳 王博为 刘贵华 孙方林 张丰伟 张征东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YJ0621);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资助项目(CXFZ2024J035)。
为验证大型无人机在高原地区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飞行观测的可行性,也为研究高原地区的云降水特征和人工增雪作业效果,2022年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合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青藏高原东侧(川西高原)开展多个架次人...
关键词:青藏高原 无人机 人工增雪 MODIS 
四川盆地冬季一次层状云消散期云微物理特征的飞机探测分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589-594,共6页张元 范思睿 刘晓璐 王维佳 王钦 耿蔚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9Z01602);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21KLAS04M);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2017-青年-15、SCQXKJQN2019025、SCQXKJYJXZD202105)。
为研究四川盆地层状云系结构及微物理特征,利用2019年12月18日机载DMT探测系统获取的云微物理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卫星等气象数据,通过时空序列分析方法,对四川省一次层状云降水消散期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探测云系为云顶温...
关键词:DMT 云降水 微物理特征 可播性 
四川盆地秋季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6
《暴雨灾害》2022年第4期445-457,共13页范思睿 王维佳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406032);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YFS0545);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Z01602);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KLAS04M);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SCQXKJQN2019025)。
利用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联合雨滴谱仪、L波段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台站等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秋季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了其宏、微观结构特征及雨滴谱分布特征,并对云中融化层(零度层亮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
关键词:四川盆地 层状降水云 云雷达 雨滴谱分布 微物理特征 
基于ISCCP和CMORPH-AWS资料的中国南方地区云与降水关系分析
《干旱气象》2022年第4期613-623,共11页范思睿 王维佳 陈勇航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YFS0545);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Z01602);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21KLAS04M);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SCQXKJQN2019025)共同资助。
探究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高度云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可了解云在降水中的作用和反馈机制并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ISCCP)中D系列卫星观...
关键词:云和降水 ISCCP云资料 CMORPH-AWS融合降水产品 时空分布特征 
四川盆地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前后降水和臭氧变化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537-544,共8页林丹 王维佳 范思睿 刘平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YJ0621);四川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18-72);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9Z0160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省重实验室2018-青年-19)。
为对比分析四川盆地2020年5月的一次人工增雨影响的降水过程前后降水和臭氧的变化,基于成都、乐山和眉山站的地面气象台站和环境国控站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FY-4A卫星等数据,研究增雨作业前后各项云物理参数及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结...
关键词:气象学 人工增雨 臭氧 云粒子 FY-4A 
基于NPP卫星反演四川盆地夏季云降水微物理特征被引量:2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467-471,共5页范思睿 王维佳 刘贵华 刘平 
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YJ0621);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9Z01602);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21KLAS04M);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SCQXKJQN2019025、2018-青年-19、2017-青年-15)。
为研究四川盆地夏季云降水宏、微观特征以及内部降水机制,利用NPP卫星资料反演四川盆地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参数,对比分析四川盆地夏季午后强降水云和非降水云的宏、微物理结构。结果表明,通过NPP/VIIRS卫星资料反演可以清晰看到四川盆地...
关键词:大气物理 云降水 NPP卫星反演 云微物理反演 四川盆地 过冷水云 
基于雨滴谱的增雨作业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9
《气象科技》2021年第2期244-252,共9页刘平 黄彦彬 王维佳 肖递祥 范思睿 刘志 
针对2018年3月16—17日四川盆地西北部一次典型层状云降水天气过程,利用云模式、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物理响应。同时,基于雨滴谱观测数据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微物理特征分析,重点研究了粒径速度谱分布特征...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 雨滴谱 微物理特征 
基于ISCCP云资料的中国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1
《干旱气象》2020年第2期213-225,共13页范思睿 王维佳 林丹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J0621);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Z01602);成都市科技项目(2018-ZM01-00038-SN);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SCQXKJQN2019025)共同资助。
利用1994-2009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中D2卫星观测月平均云数据集,从不同区域、不同云类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中国地区云量、云水路径、云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大部分水云分布在四川盆地至东南沿海一带,而大...
关键词:云量 云水路径 云光学厚度 冰云 水云 ISCCP D2云资料 
一次增雨作业的FY-4A卫星反演分析被引量:3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0年第1期41-48,共8页范思睿 王维佳 
成都市科技项目(2018-ZM01-00038-SN);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Z01602);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J0621);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8-重点-13,2018-青年-19,SCQXKJQN2019025)。
本文利用FY-4A卫星对2019年5月四川盆地实施的一次人工增雨减轻空气污染作业条件进行分析,综合分析增雨可播性,判别增雨潜力区和作业高度,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然后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气象台站、空气质量指数、颗粒...
关键词:卫星反演 FY-4A 增雨作业 效果评估 空气质量 
基于多源探测资料对四川一次冰雹天气的分析被引量:9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9年第2期43-48,共6页郑飒飒 刘东升 范思睿 冯金燕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与应用项目(2019RYB001)
利用多普勒雷达、地基微波辐射计、激光雨滴谱仪等资料,分析了宜宾2017年4月13日一次降雹过程,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阶梯槽是冰雹天气过程重要的环流形势,短波北槽触发了大气不稳定能量的爆发释放...
关键词:地基微波辐射计 激光雨滴谱仪 多普勒雷达 冰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