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作品数:54被引量:11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德育》《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理论与评论》《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当代西方绿色思潮中的“去增长”论批判及其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39-40,共2页陈云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形势的日益严峻,当代西方绿色思潮中流行着一种“去增长”论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只有“去增长”才能实现当代社会的绿色转型。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进程中,我们必须转换叙事话...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全球生态危机 绿色转型 时代进程 国际话语权 高质量发展 积极防范 叙事话语 
生态文明概念之辨:“形态说”“要素说”抑或“战略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陈云 何舒锜 
对生态文明进行概念界定,当前主要存在“形态说”与“要素说”之争,前者把生态文明看作一种独立的新型文明形态,后者把生态文明当作任何文明形态中的构成要素。重提这一学术争论,发现“形态说”存在着如何看待现时代工业文明“生态+”...
关键词:生态文明概念 “形态说” “要素说” 政治战略 
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脉络、实践要义与价值意蕴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1-8,共8页吴智敏 陈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3BKS106)。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所提出的一个创新性论断。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固有的生成脉络,即基于对生产力之于人类社会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重要论述的血脉赓续和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健康观:科学内涵、理论特质与实践启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6,11,共7页林培荣 陈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21AKS018)。
人民健康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本主义思想中的重要论题。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健康观蕴含着作为自然维度的身体健康、价值维度的精神健康以及社会维度的人格健康等深层次内涵。同时,基于古典哲学中健康理念的承续审视、从现象到本质的健康联...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健康观 身体健康 精神健康 健康中国 
生态后现代主义共同体思想及其批判性反思——兼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进路
《鄱阳湖学刊》2024年第2期91-105,159,共16页吴燚盛 陈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富民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3BKS106)。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独树一帜的理论支系,共同体思想是其核心议题。生态后现代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出场语境包括蕴含有机思维的普遍相关性原理叙事、对二元论哲学思维的批判反思和谋求共同福祉的后现代生态文明愿景,地方共同...
关键词:生态后现代主义 共同体思想 过程哲学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当代西方绿色思潮中的“去增长”论批判及其超越——兼论绿色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社会科学家》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陈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富民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BKS106)阶段性成果
当代西方绿色思潮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绿色与增长是不相容的,只有去增长才能实现绿色,我们将其称为“去增长”论。这种论调主张以“熵流”问题为绿色分析起点、以“国民幸福指数”(GNH)为绿色评价标准、以“传统农庄化”为绿色生活追求...
关键词:西方绿色思潮 去增长 反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色发展 
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价值诉求
《古田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9,共9页陈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研究”(18CKS033);福建省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骨干培育计划项目“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政治哲学基础及实践路向研究”(JSG2022008)。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既描绘着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又着眼于扎实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科学把握这一论断,要做到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坚持问题性与战略性的相互契合以及坚...
关键词: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党性与人民性 问题性与战略性 民族性与世界性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模式探索——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陈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生态富民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3BKS106)的研究成果。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模式 B模式 C模式及其升级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自然观探赜被引量: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吴燚盛 陈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研究”(18CKS033);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决策咨询重大项目“永泰山区生态富民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022JCZX003)。
生态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中西方环境哲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自然的观点和理解具有可比较性。一是在同构契合层面,两者都采用了联系与统一的哲学分析方法,展现了批判与创新的辩证精神,以及共同追求和谐与发展的生态文明目标。二...
关键词:生态后现代主义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生态启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以“引力-压力-推力”为着力点的阐析被引量:4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0-19,共10页陈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KS018);福建省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骨干培育计划项目(JSG2022008)。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既要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要确保大自然的生态底色。这个协同过程必然依托一定的动力机制加以推进,主要表现在人民利益需求牵引使然的引力发生机制、“政-企”内外压力...
关键词: 自然 和谐共生 现代化 动力机制 引力 压力 推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