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作品数:11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遗存岩画遗址冶炼唐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大众考古》《文物鉴定与鉴赏》《文博》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1年度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先秦两汉遗存考古调查简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李万涛 王蔚 李会(绘图) 杨炳珍(绘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公元前一千纪青藏高原东南麓与北方草原文化联系研究”(项目号:19CKG015)的阶段性成果。
2021年9月至10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西藏民族大学、巴塘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对巴塘县境内的金沙江干流及昌波曲流域的先秦两汉时期遗存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复查了扎金顶石棺墓群和架炮顶石棺墓群;同时新发现...
关键词:金沙江上游 巴塘县 先秦两汉时期 石棺葬文化 
考古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西藏民族大学考古学专业为例
《东方收藏》2023年第12期98-100,共3页余小洪 王蔚 肖波 赵权昊 
2021年西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理念下西藏考古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21-04。
西藏民族大学考古学专业探究以传承和发扬西藏文化为特色的考古学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西藏考古、西藏古建筑、西藏岩画等知识,从理论上构建具有西藏考古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依托实习实践基地,在教学团队指导下,以...
关键词:西藏考古 考古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川西高原石棺墓的构造和变迁(节译)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75-81,156,共8页 王亭亭 王蔚(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元前一千纪青藏高原东南麓石棺墓与北方草原文化联系研究”(项目号:19CKG015);西藏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日文考古学成果的翻译与研究”(项目号:21MDY06)阶段性成果
四川西部的川西高原地区分布有史前时代石棺墓。文章通过对此前尚未分析过的石棺墓构造进行型式分类,从功能论的角度推测其型式变化。通过对比无随葬陶器墓和有随葬陶器墓的随葬青铜器,可假设前者比后者时间更早。关于随葬陶器,则通过...
关键词:石棺墓 川西高原 构造型式 随葬陶器编年 长城地带青铜器文化 
唐乾陵蕃酋像研究史综述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83-88,共6页万宇涵 王蔚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党委重大委托课题(WT—ZD20210102)。
唐乾陵作为唯一一座埋葬两位皇帝的帝陵在中国帝陵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而其所设立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蕃酋石像生”更是罕见,自宋代以来便有学者开展对乾陵蕃酋像的研究,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现将历年来对乾陵蕃酋像的...
关键词:唐乾陵 蕃酋像 石刻 
中国相互作用圈视野下的西藏新石器文化被引量: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28-34,153,共8页王蔚 余小洪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元前一千纪青藏高原东南麓石棺墓与北方草原文化联系研究”(项目号:19CKG015);西藏自治区党委重大委托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藏实践”子课题“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考古实证研究”(项目号:WT-ZD20210102)的阶段性成果。
西藏新石器时代包括卡若、曲贡、加日塘、玛不错等文化类型,这些考古学文化与甘青、川滇等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西藏并非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进一步说明西藏新石器文化是中国相互作用圈的一部分,这为西藏铸牢中...
关键词:中国相互作用圈 西藏 新石器文化 
论中原文化对吐蕃墓葬制度形成的影响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92-98,156,共8页余小洪 王蔚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党委重大委托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西藏实践”子课题“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考古实证研究”(项目号:WT—ZD20210102)的阶段性成果
西藏大中型吐蕃墓受中原文化影响较为明显,小型墓受中原文化影响不甚明显;甘青吐蕃墓中原文化因素浓厚,个别近似唐墓,说明中原文化对吐蕃墓葬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这对我们深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利史证。
关键词:中原文化 吐蕃 墓葬制度 
西藏定结县金龙普岩画调查与研究被引量: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36-140,217,共6页余小洪 王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元前一千纪青藏高原东南麓石棺墓与北方草原文化联系研究”(项目号:19CKG01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详述了在西藏定结县金龙普发现的岩画,金龙普岩画点属于岩面岩画,共计17幅画面,二百余个单体图像。岩画所表现的内容多与战争、“演武”等有关,其中以Y4中部的战争图像岩画较为典型。这批古代岩画的发现,为研究西藏西南部古代艺术...
关键词:定结 金龙普 岩画 吐蕃 
试论郫县波罗村遗址积石坑的性质及相关问题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9期157-159,共3页王蔚 
郫县波罗村遗址发现的积石坑属商周时期,源自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宝墩文化,其性质属于祭祀类遗存。
关键词:波罗村 积石坑 功能 
论四川郫县波罗村遗址发现的汉代农业水利设施被引量:1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6期98-100,共3页王蔚 
郫县波罗村遗址所发现的汉代农业耕作相关遗迹,实际上是汉代农业水利设施--水渠,是战国秦汉时期都江堰水利系统的组成部分。这类农业水利设施与《史记·河渠书》所记载的“溉田畴之渠”相符。这是首次明确此类遗存的性质,对探讨成都平...
关键词:波罗村遗址 汉代 农业 水利设施 
四川炉霍呷拉宗吐蕃墓研究被引量:2
《文博》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席琳 王蔚 余小洪 
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T-ZB201603
四川炉霍呷拉宗遗址唐代冶炼遗存上部堆积实际为一处吐蕃早中期的墓葬,但仍保留有早期土著文化因素,应是吐蕃统治下受吐蕃文化影响的土著居民。这是在川西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的墓葬,为川西高原识别有关遗存提供了线索,为探寻唐蕃古道...
关键词:炉霍 呷拉宗遗址 冶炼遗存 唐代 吐蕃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