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杰

作品数:25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单一制罪过正犯犯罪故意预备犯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警察学院学报》《光华法学》《湖南警察学院学报》《中国监狱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犯罪故意的比较考察——基于中国、德国、日本三国刑法典的研究被引量:1
《中财法律评论》2018年第1期286-304,共19页李瑞杰 
近年来,刑法学界出现了将我国刑法(学)中的'故意''过失'与德日刑法(学)中的'故意''过失'等同化的倾向。考察德国刑法典、日本刑法典,可发现其规范文本中并未规定'故意'与'过失'的内涵,相关概念主要依赖于刑法学理的解说诠释。与德日刑...
关键词:罪过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构成要件故意 构成要件过失 
犯罪参与论序说——统一正犯论者的省思与期许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101-135,共35页李瑞杰 
我国刑法理论历来过分追随德日刑法理论,在犯罪参与体系的路径选择上,几乎全面倒向了共犯从属性说。这种现象表明了不少学者忽视了法教义学方法与法教义学知识的分野。而且,立足于区分制的普遍难题与个别难题的立场,只有单一制才具备合...
关键词:预备 着手 正犯 单一制 区分制 共犯从属性 犯罪参与体系 
实质故意形式化检讨被引量:1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52-62,共11页贾健 李瑞杰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被害调查及防控问题研究"(17BSH085)
晚近十余年来,刑法学界出现了将我国刑法中的"单一实质故意"与德国、日本刑法中的"双重形式故意"等同化并用后者取代前者,即"实质故意形式化"的动向。但依据法治国原则,实行罪刑法定,司法机关必须接受立法机关的价值引领,刑法释义也必...
关键词:刑法 形式故意 实质故意 实质故意形式化 
论我国继续坚持单一正犯体系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李瑞杰 
考察各国刑法规定,以处理参与形态与刑罚处断关系的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的犯罪参与体系,即分离正犯与共犯的从属性说、分离正犯与共犯的单一正犯体系、包容正犯与共犯的单一正犯体系。我国刑法没有区分参与形态,因此,参与形态与...
关键词:正犯 区分制 单一制 行为类型 处罚轻重 
平心静气说“主义”--试与周光权教授对话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99-108,共10页李瑞杰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区分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采取了"犯罪征表说",凡是未采取"犯罪征表说"的学说就不能归入主观主义。坚持客观主义,推不出"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等结论。犯罪认定的过程是一个目光往返于规...
关键词:罪责 意志 行为 人权 客观主义 
犯罪故意:立法比较与学理阐释被引量:1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02-109,共8页陈忠林 李瑞杰 
我国刑法采取不区分构成要件故意与罪责故意的单一的实质故意概念的立场,不存在三阶层赖以存在的犯罪论体系之基础。《刑法》总则第14条第1款明文规定了"故意"的概念内涵,并且将"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成立"故意"的条件,这与不定义"故意"...
关键词:犯罪故意 形式故意 实质故意 三阶层犯罪论 
行为与罪过:两个世界的光和影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3-25,共23页李瑞杰 
既往的刑法学理与审判实践,在运用规范逻辑考察行为成立与否与行为个数认定的同时,还保留着简单套用生活意义上相关概念与标准的残余,从而在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光与影中迷失了方向。既然刑法学是规范之学,那么应当树立规范意识,区分...
关键词:行为 法益 罪责 行为个数 数罪并罚 
行为刑法观的新图景
《湘江法律评论》2017年第1期185-202,共18页李瑞杰 
我国刑法中的行为概念具有多义性,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陷入误区,最终引发无谓的学术论争。无价值论中讨论的'行为''结果'等都应当统一于'犯罪行为'这一概念范畴之下。本文认为,行为是行为人控制(应当控制)的状态的改变,这一界定有助于我...
关键词:行为 控制 状态 结构分析 犯罪论体系 
“以刑释罪”反思被引量:2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55-60,共6页李瑞杰 
以刑释罪,是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框架下,运用罪刑均衡原则解释罪刑规范的思维方法。结合我国刑法的法定刑配置不合理的现实,其具有相对合理性。在这一思维指导下,学者们提出了"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重法条优先","刑法实质解释...
关键词:刑罚 法定刑 罪刑法定 罪刑均衡 以刑释罪 
论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兼评“积极刑法立法观”被引量:6
《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5期56-65,共10页李瑞杰 
行为与结果密不可分。无结果的行为是不存在的;无行为的结果是难以想象的。行为的性质取决于其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根本争论是"行为发生了侵害法益的结果"中"侵害法益的结果"的范围大小。只要坚持"犯罪是行为"...
关键词:行为 结果 状态 行为无价值 结果无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