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超

作品数:10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数据农民工实体店人文社会原罪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宏观质量研究》《新视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理论》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益风险、刻板印象与公共态度——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入户政策的态度被引量:5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85-97,共13页蒋和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户籍限制放开背景下促进农民工中小城市社会融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研究"(13JZD018)
本文利用7省13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中检验了利益风险感、刻板印象与城市居民支持农民工入户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利益风险感和刻板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入户政策的态度,城市居民的利益风...
关键词:利益风险 刻板印象 入户政策 工具变量 
工作转换与农民工工资增长——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被引量:7
《宏观质量研究》2017年第3期90-100,共11页蒋和超 
教育部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往研究发现,工作转换能够显著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文章运用7省13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检验了工作转换与农民工工资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普通最小二乘法和模糊断点回归的估计结果都表明:农民工通过工作转换实现的工资...
关键词:农民工流动 工作转换 农民工工资 劳动力市场 
城镇化过程中农转非居民的贫困消减被引量:8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75-85,共11页蒋和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18)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成都贫困调查的实地访谈资料,对城镇化的贫困消减作用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城市原住居民与农转非居民的贫困发生率,研究发现:与城市原住居民相比,农转非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更高,且农转非居民内部的贫困发生...
关键词: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 贫困发生率 原住居民 农转非居民 
迁移降低了儿童的教育机会吗: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青年探索》2017年第1期59-67,共9页蒋和超 
教育部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户籍限制放开背景下促进农民工中小城市社会融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研究"(批准号:13JZD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对"随迁子女是否会因为迁移而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的失学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流动状况和父母迁移模式均会...
关键词:迁移 流动 随迁子女 教育机会 TOBIT模型 CFPS数据 
大数据对社会学研究冲击之反思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期125-126,共2页刘林平 蒋和超 李潇晓 
大数据特征与社会学相关研究“数据”是系统收集到的关于世界的信息要素。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相关设备的广泛使用,人类活动的痕迹几乎都可以转化为可以储存的数据,如日常起居、运动、购物、旅行、休闲、人际交往。在社会和国家的层面,...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 大数据 日常起居 人际交往 互联网 信息要素 海量数据 社会和文化 
规律与因果:大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冲击之反思——以社会学为例被引量:24
《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67-80,共14页刘林平 蒋和超 李潇晓 
在社会科学中,大数据研究还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数据为社会学和社会科学重新发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性:它提供了认知宏观社会、检验社会现象的"异质性假设"和"结果稳定假设"的数据基础;它以实时记录的特点较大程度...
关键词:大数据 规律 因果关系 冲击 反思 
大数据有“原罪”吗?——与潘绥铭教授商榷被引量:2
《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8期37-39,共3页刘林平 唐斌斌 蒋和超 
《新视野》2016年第3期发表了潘绥铭教授《生活是如何被篡改为数据的?——大数据套用到研究人类的'原罪'》一文(以下简称'潘文')。他认为,大数据不能套用到对人类的研究中。大数据把人类的行为及其结果也给量化了,从自然科学侵入到人文...
关键词:主体建构 社会情境 人文社会 实体店 质性研究 唯科学主义 精神活动 定量研究 买东西 性工作者 
大数据有“原罪”吗?——与潘绥铭教授商榷被引量:4
《新视野》2016年第4期122-126,共5页刘林平 唐斌斌 蒋和超 
本刊今年第3期围绕"大数据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组织刊发了4篇文章,从不同立场和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在社会学中的应用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刘林平教授等人特地撰文,对其中潘绥铭教授的文章观点提出质疑。为了推动相关讨论...
关键词:文章观点 社会学研究方法 学术进步 学术批评 社交网络 自然科学领域 实体店 问卷调查 人文社会 主体建构 
重新检验推拉理论:来自夜间灯光数据的证据被引量:2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18,共9页刘林平 蒋和超 李潇晓 赵丽芬 
教育部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户籍限制放开背景下促进农民工中小城市社会融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研究"(批准号:13JZD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迁移是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推拉力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PS)收集的夜间灯光数据和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对推拉理论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力资本、土地、住房、迁移距离和家庭等因素的条件下...
关键词:推拉理论 灯光数据 事件史分析 
农民的终结: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
《学理论》2013年第26期60-62,共3页蒋和超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农民大量外流、家庭经营方式迅速转变、村落走向衰败乃至消失,这些社会现象表明中国农村走到了"农民终结"的历史转折点。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乡村社会的复兴,需...
关键词:农民的终结 村落的终结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