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作品数:7被引量:15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氮效率小麦-玉米行距小麦品种小麦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应用生态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农学学报》《麦类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行距和播种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应用生态学报》2021年第4期1298-1306,共9页熊淑萍 曹文博 张志勇 张捷 高明 樊泽华 沈帅杰 王小纯 马新明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0-01-G0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1A2100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300205)资助。
为明确行距和播种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垂直分布、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不增加水肥等投入的基础上,设置等行距(R_(1),20 cm+20 cm)、宽窄行(R_(2),12 cm+12 cm+12 cm+24 cm)两种行距方式和低(D_(1),120 kg·hm^(-2))、...
关键词:冬小麦 行距 PAR 垂直分布 光能利用 生物量 产量 
小麦玉米一体化群体配置对小麦冠层结构和产量影响被引量:8
《麦类作物学报》2018年第8期970-978,共9页熊淑萍 孟香苹 王小纯 马新明 张捷 魏钦钦 刘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2016YFD0300205);河南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0-01-G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D10B06)
为探索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中小麦的适宜群体配置模式,设置20cm^(-2)0cm(R1)、12cm-12cm-12cm-24cm(R2)及13cm^(-2)0cm(R3)三种行距处理方式和120kg·hm^(-2)(S1)、157.5kg·hm^(-2)(S2)及195kg·hm^(-2)(S3)三种播量,研究了行距和...
关键词:小麦-玉米 行距 播量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临界氮浓度模型与营养诊断研究被引量:13
《麦类作物学报》2017年第11期1480-1488,共9页张娟娟 杜盼 郭建彪 曹锐 张捷 马新明 
河南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6-01-G04);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5210211005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609);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KJCX2015A12)
为探讨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临界氮浓度模型的差异和开展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研究,基于两年大田试验,以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周麦27(高氮高效)、豫麦49-198(低氮高效)和矮抗58(低氮低效)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地上部生物量...
关键词:冬小麦 临界氮浓度 氮素营养指数 氮效率 推荐施肥 
不同株高和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中几种内含物的差异被引量:6
《麦类作物学报》2017年第9期1187-1194,共8页熊淑萍 吴懿鑫 王小纯 于旭昊 孟香苹 张捷 马新明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YFD0300205-02);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0-01-G04);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9-6)
为探讨不同株高冬小麦的抗倒性与茎秆内含物的关系,以矮秆抗倒品种(矮抗58、周麦17)、高秆抗倒品种(周麦30、许科1号)、矮秆不抗倒品种(中麦895、新麦18)和高秆不抗倒品种(许科196、烟农999)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四种类型小麦茎秆糖、氮、...
关键词:小麦 株高 抗倒性 茎秆内含物 
黄淮海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中转模式初探被引量:2
《农学学报》2017年第5期19-22,共4页马晨雨 杨习文 李煜 张捷 贺德先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黄淮海地区秸秆多途径利用的中转模式"(201510466013)
为了研究如何提高黄淮海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的关于秸秆处理的方法与综合利用的途径,发现作物秸秆具有阶段性过剩和存在空间不均衡的特点,而对作物秸秆运输和储藏成本较高,秸秆的分级、分类和转化技术的相对落...
关键词:黄淮海地区 秸秆 综合利用 中转模式 
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小麦-玉米复种系统玉米季土壤氮素转化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应用生态学报》2017年第1期142-150,共9页丁世杰 熊淑萍 马新明 张娟娟 王小纯 吴懿鑫 杜盼 张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281;301271650);河南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0-01-G0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30600914)资助~~
在黄淮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两熟种植体系中,研究了小麦季3种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旋耕和深松)结合夏玉米播前3个施氮量(120、225和330 kg·hm^(-2))对玉米季主要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怍用强度及酶活性、无机氮含量和...
关键词:小麦/玉米复种系统 砂姜黑土 耕作方式 氮素 微生物  
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被引量:88
《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第12期2267-2279,共13页熊淑萍 吴克远 王小纯 张捷 杜盼 吴懿鑫 马新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1281;31271650);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152300410069);河南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S2010-01-G04)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地上部氮素利用的差异,明确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生理机制,为氮高效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小麦 根系 氮素利用 氮效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