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芝涵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偷看意象思维汉字会意象形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汉字文化》《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励耘语言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常用词历时更替中的系列化、类比式特征——以“偷看”概念场词汇的历时演变为例
《励耘语言学刊》2018年第2期229-244,共16页于芝涵 
常用词的历时更替不仅仅表现为一对一的替换过程,有时会呈现出“枣核”(两头尖,中间鼓)面貌:起初一个概念只有少数几个词表达,然后数量增加,规模膨胀,后来又精简至几个词,膨胀期呈现系列化、类比式发展的特征。先秦时期表示“偷看”意...
关键词:“偷看”概念场 历时更替 系列化、类比式特征 
汉字造字方式与意象思维被引量:3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13-116,122,共5页于芝涵 
汉字的造字方式深受思维方式的影响,体现了强烈的"意象"思维。"意象"思维在汉字造字方式中有三种表现形态:"象形"的方式、"会意"的方式和"类意"的方式,分别对应汉字构造中的象形字(连同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同时从接受的角度为意...
关键词:汉字 造字方式 意象思维 象形 会意 类意 
“矬”语义和语用演变分析
《汉字文化》2016年第5期68-70,共3页于芝涵 
“矬”本是北方的一个方言词,义为“个子矮”。近来,南方部分高校中“矬”的使用逐渐盛行,而且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北方大部分高校却未见“矬”的新意义和用法。因此,“矬”可以视作一个处于流行过程中的新词语,故而考察它的...
关键词:演变分析 语义嬗变 语用 新词新语 特定群体 语义泛化 方言词 流行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