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作品数:18被引量:23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骨外固定分析仪骨器骨膜矫形外科手术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医学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被引量:15
《中华创伤杂志》2023年第2期107-120,共14页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沈杰 陈林 董世武 傅景曙 官建中 何洪波 侯春丽 侯志勇 李刚 李杭 刘凤祥 刘雷 马锋 聂涛 覃承诃 石健 舒衡生 孙东 孙立 王光林 汪小华 王志强 吴宏日 邢军超 许建中 徐永清 杨大威 于腾波 袁志 张文明 赵枫 郑佳状 周大鹏 朱晨 朱跃良 谢肇 吴新宝 张长青 唐佩福 张英泽 罗飞 
军队卫勤重大专项课题(AWS17J004);重庆英才项目(cstc2022ycjh‑bgzxm0104)。
感染性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骨缺损一...
关键词: 感染 清创术 骨移植 指南 
Ilizarov技术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10
《中华骨科杂志》2021年第11期714-719,共6页康庆林 孔令驰 李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2072421)。
历经数十年的创新与发展,Ilizarov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认可并广泛应用于肢体畸形矫正及创伤后遗症等治疗中,为骨科发展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张力-应力诱导组织再生是Ilizarov技术核心,机械应力刺激信号经转导后引发生物级联反应...
关键词:ILIZAROV技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畸形矫正 骨形态发生蛋白 组织再生 物理措施 刺激信号 生物学机制 
Ilizarov技术培训的实践与思考——20期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培训班成功举办经验总结被引量:1
《实用骨科杂志》2021年第5期474-477,共4页臧建成 郭保逢 张永红 舒衡生 花奇凯 潘晓华 李刚 秦泗河 
民政部康复领域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项目开放课题(No.120603020068)。
随着Ilizarov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学者对其感兴趣,为Ilizarov技术的教学培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自2014年2月到2019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会联...
关键词:伊里扎洛夫技术 肢体重建 外固定 培训 教学 工作坊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促进微循环再生及组织修复生物学机制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8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年第8期964-968,共5页杨永康 李刚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技术促进微循环再生及组织修复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TTT技术临床应用及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TTT技术促进微血管网重建可能的生物学机制:①胫骨开窗降低髓内压力,改善...
关键词: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微循环 组织修复 生物学机制 
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专家共识(2020)被引量:66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年第8期945-950,共6页 赵劲民 李刚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19PJ056)。
胫骨横向骨搬移(tibial transverse transport,TTT)技术源自俄罗斯医学专家Ilizarov创立的肢体再生与功能重建理论。在张力-应力法则作用下,组织再生能力被激活、加强,通过给予一定应力性牵拉,骨骼及其附着的肌肉、筋膜、血管、神经会...
关键词: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 糖尿病足 专家共识 
干细胞、组织再生与衰老被引量:4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503-505,511,共4页李刚 林思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371946;No.31400834);香港研究资助局基金(No.CUHK471110;No.CUHK470813);深圳市科创委研究基金(No.JCYJ20130401171935811)
干细胞具有潜在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维持组织稳态和促进损伤组织再生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干细胞自身也会经历衰老的过程。因此,为了深入理解干细胞功能与衰老之间的矛盾关系,本文阐述了年龄对干细胞基因调控、功能及其微环境的...
关键词:干细胞 衰老 微环境 组织再生 组织稳态 
大鼠椎间盘髓核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培养鉴定被引量: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第49期8576-8582,共7页芮云峰 王善正 谢鑫荟 孙明辉 林禹丞 李刚 王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20142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2334);东南大学"创新基金"项目(3290002401)~~
背景:目前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细胞组成和特性仍未阐明。目的:旨在建立大鼠椎间盘髓核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体外多项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盘髓核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进行三系诱导分化,将成骨...
关键词:干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椎间盘 髓核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软骨细胞 II型胶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应力与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基础被引量:3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第10期871-875,共5页李刚 夏和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217);国家重点基础研餿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518105).
骨的形态发生、生长、塑形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不断进行着重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于肢芽特定的控制中心,并通过信号调控其他纽胞,如骨诱导因子调节骨原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代谢等功能,通过自分泌及旁分...
关键词:骨组织再生 生物学 力学基础 应力 胚胎发育过程 形态发生 信号调控 骨诱导因子 
现代骨外固定理念与原则被引量: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第10期955-956,共2页夏和桃 秦泗河 李刚 
现今,骨外固定技术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器械改进和适应证的拓展方面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成为集生物学理论、应力成组织机理和功能适应性,以及器械系列化、操作规范化和疗效标准化为一体的技术体系。适应证也从早期的单一骨折固...
关键词:骨外固定技术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复杂性骨折 感染性骨不连 肢体短缩畸形 器械改进 生物学理论 功能适应性 
ERβ在骨缺损模型愈合中的作用
《医学临床研究》2012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胡新佳 黄智敏 陈启明 潘晓华 李刚 
广东省深圳市2011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10214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ERβ)在骨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制作雌性C57小鼠(对照组)与ERp基因敲除(ERβ^-/-)小鼠(实验组)两组小鼠单侧股骨滑车(d=0.6mm)的全层软骨下骨缺损模型,于术后1、2、3、4周取材,应用MircoCT扫...
关键词:骨疾病 疾病模型 动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