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华

作品数: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化合物有机凝胶凝胶萘酰亚胺超分子化学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广州化工》《化学进展》《化学通报(中英文)》《教育教学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双吡啶衍生物凝胶体系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4期614-618,共5页高爱萍 韩晴晴 王情情 曹新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704164)。
以2,6-吡啶二羧酸单甲酯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中心原子分别为C、N、O的化合物1~3.化合物3可在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乙酸乙酯,DMSO/H_(2)O(4/1,v/v),DMF/H_(2)O(4/1,v/v),1,4-二氧六环/H_(2)O(4/1,v/v)等溶剂中形成凝胶.通过多种表...
关键词:吡啶衍生物 凝胶 自组装 超分子 
气态酸和有机胺响应的超分子凝胶被引量:1
《化学进展》2021年第9期1538-1549,共12页曹新华 韩晴晴 高爱萍 王桂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U1704164);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No.2018GGJS127)资助。
超分子凝胶是由有机分子在非共价键作用力驱动下自组装形成的一种具有液态和固态双重性质的软物质。超分子凝胶能对多种外界刺激做出响应,广泛应用于催化和传感等领域。与传统的小分子探针相比,超分子凝胶传感器显示出了多种检测模式和...
关键词:凝胶 超分子 传感 气态酸 有机胺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被引量:8
《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15期88-91,共4页高爱萍 归风铁 王红军 曹新华 
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2019SJGLX352);2019年度信阳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9053)。
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应用型等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是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在准确定位人才政治路径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以及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新工科 地方高校 化工专业 培养模式 
环境响应型纳米粒子在不互溶两相间的相转移
《化学通报》2021年第3期204-214,共11页裴晓燕 李志勇 史云磊 曹新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03055,21673068);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资助。
纳米粒子在不互溶两相间的相转移在催化剂的循环利用、药物输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响应性纳米粒子因兼具纳米粒子的优点和刺激响应的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环境响应型纳米粒子相转移的出现使相转移过程更为高效、可逆且智...
关键词:刺激响应 相转移 界面效应 自组装行为 溶剂化效应 
铜催化下苄胺与2-甲基喹啉化合物的需氧氧化烯化反应被引量: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2期281-285,共5页于静 燕然 周坤洁 马瑞甜 曹新华 马献涛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92102310031);信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8GGJS-05);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2019-DXS-026)。
以廉价的铜试剂作为催化剂、以空气作为单一的氧化剂,发展了苄胺的需氧氧化新方法,用于高效、绿色制备烯基喹啉化合物,产率32%~80%.与文献方法相比,该方法催化体系简单易得、反应高效、副产物少,可以兼容MeO、NO 2、F、Cl等一系列官能团.
关键词:苄胺 甲基喹啉 需氧氧化 铜催化 
氢键在双组分自组装体系中的调控效应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3期396-399,共4页高爱萍 张宗文 徐如雪 刘荧光 张媛媛 高乐乐 曹新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01159);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131300410090);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4-QN-053)
将三聚氰胺添加到3,3’,4,4’-联苯邻二甲酰亚胺(化合物1)的自组装体系中,实现了自组装结构从片状到块状的转变.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对自组装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化合物...
关键词:氢键 自组装 三聚氰胺 形貌 调控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探讨被引量:6
《广州化工》2014年第5期161-162,177,共3页曹新华 孙康 高爱萍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No:21002082)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出现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地方师范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本文提出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的实践方式方法,以实现...
关键词:科研创新 能力 培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