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司法治理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管理观察》《西部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环境公益诉讼中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组织体系研究被引量:1
《西部学刊》2022年第17期56-59,共4页李海旺 李丽华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自然资源‘权利化’问题研究”(编号:17YJC820023)有关成果。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我国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践中,众多生态环境类案件体现出跨行政区划、管辖权冲突和受行政权干扰等特征及问题,传统的行政区划检察机关难以进行有效的法律监督,亟待构建适应环境公益诉...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 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 组织体系 
“双碳”目标下我国气候变化的司法治理被引量:2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2年第8期4-6,共3页李丽华 
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自然资源‘权利化’问题研究”(17YJC820023)研究成果
气候变化诉讼是敦促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司法保障的重要手段。目前,气候变化诉讼已成为一种国际司法现象。但在我国,由于立法的缺位,气候变化诉讼并未发挥显著的作用。故此通过讨论气候...
关键词:“双碳”目标 温室气体 气候变化应对案件 
论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专门化立法被引量:1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28-31,共4页李丽华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18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18DZ1205400)。
近年来,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紧张,人们逐渐重视开发利用深层地下空间,但与之对应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立法存在立法层级不高、零散化、缺乏专门性规定及权利内涵不清晰等严重不足,立法的缺陷可能引发新的资源浪费和环境...
关键词:深层地下空间 立法不足 专门化立法 
论大气污染区域治理中的政府间法律责任
《环境与发展》2018年第2期199-201,共3页李丽华 
在我国大气污染区域治理的过程中,如何界定和处理区域内不同行政区划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从法律责任构建的角度,试图从责任原则、责任渊源、责任形式、追责程序与救济四个方面对该难题进行阐释。
关键词:政府间法律责任 区域目标责任 差别责任 
中国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制发展现状解析
《管理观察》2018年第2期66-67,共2页李丽华 
为了应对近年来出现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现象,我国确立了区域联防联控的指导思想。立法上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在治理体制、监管主体和具体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法制实践。但依然存在着主体机制、地方政府间利益平衡机制和法律责任机制以及司...
关键词:区域治理 主体机制 利益平衡机制 大气污染 
论环境标志良性循环机制的建立——从环境标志的功能谈起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36期184-185,共2页李丽华 
环境标志是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基于环境标志的证明作用,能使消费者辨认出哪些是具有环境友好性的产品,从而便于消费者对这些产品进行选择和使用。这个过程能使企业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形成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最终...
关键词:环境标志 良性循环 政府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