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波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唢呐河西走廊汉族民歌形态分析鼓吹乐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音乐文化研究》《河西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西北空间视域下的秦腔北传考论
《音乐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53-62,4,共11页徐海波 
秦腔作为采用板腔体结构的戏曲,其唱腔的主要特征为变化发展的一对上下句,其中上句尾部落音较宽,下句尾部落音较严,这由文体结构中奇数句尾韵较宽,偶数句尾韵相同所决定。文章认为,秦腔产生于今甘肃境内的可能性极小,产生于山陕境内的...
关键词:秦腔 文化认同 移民 梆子腔 
武威市民勤县唢呐艺术考察与研究
《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38-43,共6页纪建功 徐海波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河西走廊传统唢呐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A-087)。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沙井文化的发祥地。民勤县曾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潘福堂唢呐曲牌》,其中收录工尺谱四十余首,据笔者推测,这批工尺谱产生于清中后期的可能性大,为研究河西走廊唢呐艺术流布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民勤唢呐属...
关键词:民勤唢呐 唢呐曲牌 传承 
“甘州古乐(唐大曲之母曲《甘州歌》)”真的存在于张掖市安阳乡的唢呐乐班吗?——就“甘州”的“古”“乐”诸问题求教于任积泉先生
《河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46-54,共9页徐海波 丁晓军 
笔者认为:《贺盛唢呐班与甘州古乐》一文坚持的"甘州古乐(唐大曲之母曲《甘州歌》)现存在于张掖市安阳乡的唢呐乐班"的论点有误;"甘州古乐"这个称谓在该文中缺少学理依据,它如果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提出还需重新论证;唐大曲中的《甘州》等...
关键词:唐大曲 甘州歌 甘州古乐 贺盛唢呐班 
河西走廊汉族民歌特征初探——对1535首民歌的形态分析被引量:1
《河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55-59,共5页徐海波 丁晓军 
笔者使用数统的方法,对河西走廊所辖数十个县市收录的1535首汉族民歌进行了音乐形态方面的初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批汉族民歌在调式方面徵调式最多,商调式次之,角调式最少;在音阶方面五声音阶最多,七声音阶次之,六声音阶最少;如...
关键词:河西走廊 民歌 形态分析 
张掖市甘州区丧葬仪式音乐及乐队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
《河西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徐海波 
河西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张掖市丧葬仪式音乐研究"(项目编号:QN2014-11)
张掖市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历史上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之一。现通过田野调查、文献梳理等方法,重点对张掖市甘州区流行的丧葬仪式音乐与乐队从曲牌类别、宫调特点、乐器配置、乐队属性等方面做了考察。甘州区目前流...
关键词:张掖市 甘州区 丧葬 鼓吹乐 
傩仪式富矿的全方位开采——评孟凡玉《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43-148,共6页徐海波 孙晶晶 
仪式音乐是近年来音乐人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其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对仪式及仪式音乐的田野考察,借用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揭示在信仰状态下个人、音乐、仪式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从而"认识音乐文化本质以及人类自身"[1]176。...
关键词:仪式音乐 傩仪 人类学研究 孟凡 文化人类学 文化本质 深描 月子弯弯照九州 文章结构 解释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