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栋

作品数:10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学波普艺术柏拉图形而上学回忆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年第2期98-100,共3页宋国栋 
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018-ZZJH-561)研究成果。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即是关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设性成果,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其对艺...
关键词: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文艺理论 艺术本质 文本理论 
“身体美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议综述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12期4-7,共4页黄秋燕 宋国栋 
2021年10月15-17日,"身体美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由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身体美学中心、深圳大学当代通俗文化研究所承办。
关键词:人文学院 通俗文化 身体美学 深圳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当代形态 成功举办 学术研讨会议 
哲学的“终结”与美学的危机:基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思考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年第1期27-30,共4页宋国栋 
2018年度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018-ZZJJ-561)阶段性研究成果
哲学的终结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美学问题的研究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海德格尔批判传统、追问存在、终结哲学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用意在于:他把传统哲学当作了小写的哲学,而把思看作永恒的大写的哲学,终结已经进入历史的旧哲学,召唤...
关键词:哲学终结 美学危机 海德格尔 德里达 
非理性主义思潮对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批判考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年第6期18-20,共3页宋国栋 
从古希腊哲学开始,西方哲学一直重视理性。而作为西方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由于对体系完整性的追求和对历史意义的终极性理解使得其对理性的自由本质的界定和辩证法的革命性形成了内在的矛盾,这也遭到了来自非理性主义思潮深...
关键词:非理性主义思潮 黑格尔哲学 批判 非理性观念 考辨 西方理性主义 古希腊哲学 西方哲学 
论后现代艺术的反美学特征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12期10-14,共5页宋国栋 
从时间维度上考察,后现代主义艺术是继现代主义艺术之后的一种风格和思潮,二者之间的差异更多地表现为理论立场和创作态度的不同。在后现代境遇中,无论是艺术本身还是对艺术的理解都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反美学特征。波...
关键词:后现代艺术 反美学 波普艺术 
论反本质主义美学的理论可能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10期7-9,共3页宋国栋 
反本质主义美学并不是一个美学流派,而是一个边界模糊、理论旨归多样的美学思潮,它更多地指涉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思维态度。它在理论的最根本处对传统美学的最核心问题,即"美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发问并进行彻底清算。它是在哲学和艺术...
关键词: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美学 理论可能 
形式的探索及其意义:一种对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性考察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6期19-21,共3页宋国栋 
现代主义思潮在20世纪的艺术领域催生出众多的艺术风格和流派,形成了宏大的艺术景观。现代主义艺术在多方位、多层次上自由实验多样的观念计划和材料运用,表现出鲜明的实验性特征。而这种实验性特征是通过对形式的探索实现的。正是通过...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 形式探索 限制性超越 自律性 艺术边界 批判性考察 
后现代主义美学的理论视域:一种基于批判性的建构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宋国栋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各种矛盾景观。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一般性理解,对后现代美学问题的批判性建构的考察,首先需区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后现代性等一系列相关概念;...
关键词:后现代美学 批判性的建构 理论问题视域 
美的形而上学之思——关于柏拉图“美”的理念的澄辨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11期27-32,共6页宋国栋 
"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而"美"的理念又是柏拉图"理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首先区分了"美"的事物同"美"的理念之不同,并通过《大希庇阿斯篇》和《会饮篇》对其进行了精彩的论析,指出"美"的事物同"美"的理念之间存在...
关键词:“美”的理念 形而上学之思 回忆 分有 摹仿 
从逻辑范畴到存在本体——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对“无”的不同道说及意义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第10期24-29,共6页宋国栋 
"无"是一个贯彻西方哲学史始终的命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跟据自己的哲学立场对"无"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解释,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就是其中的两位。黑格尔从其概念辩证法入手把"无"作为抽象的逻辑学范畴;而海德格尔则是在运用解释学现象学探...
关键词: 逻辑范畴 存在本体 否定与生成 黑格尔 海德格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