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终结

作品数:69被引量:13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孙利天刘森林徐长福游兆和范雯绮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与后形而上学的哲学维度
《哲学动态》2024年第10期21-30,共10页彭双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文明观研究”(编号23CZX0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如何确立“哲学终结”之后的哲学自我理解方式是现代哲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与辩证法长期存在着内在纠缠关系,且哲学的“完成”或“终结”是通过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共谋”实现的,这意味着辩证法的变革构成理解“...
关键词:“哲学终结” 辩证法 形而上学 活动论哲学观 
重思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
《学术界》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刘同舫 冉力文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消灭哲学”论断中的“哲学”特指黑格尔法哲学,并非针对全部西方传统哲学。“消灭哲学”论断体现了内容和方法的双重现实性,其中“消灭哲学”和对应的“实现哲学理...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无产阶级 消灭哲学 哲学终结论 
论理论思维的科学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年第2期63-71,共9页孙利天 帅奕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哲学理念创新"(18JJD720002)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理论思维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只有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法,当代自然科学才不会成为"坏的哲学"的奴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资本论》的辩证法,是理论社会科学...
关键词:理论思维 哲学终结 《资本论》的辩证法 
维特根斯坦哲学性质的论述研究
《新丝路(中旬)》2021年第6期0023-0024,共2页黄露 
维特根斯坦和恩格斯一样,在超越传统哲学的同时,似乎也终结了哲学。维特根斯坦从语言游戏入手重新对哲学进行了诠释,而不是再建造一个迷宫。他的哲学更像是一种未来哲学,因而也包含更多对话可能的哲学。他认为哲学是一种活动,只要我们...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哲学终结 出路 
恩格斯关于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的论述
《公关世界》2020年第16期138-139,共2页黄露 
要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哲学终结”思想就要回到当时的语境中去,对恩格斯不同时期文本进行重新解读,通过对对象和标准的研究,最终论证恩格斯“哲学终结”思想的本质是要“终结”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他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宣布...
关键词:恩格斯 “哲学终结”对象 “哲学终结”内涵 
哲学的“终结”与美学的危机:基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思考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年第1期27-30,共4页宋国栋 
2018年度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2018-ZZJJ-561)阶段性研究成果
哲学的终结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美学问题的研究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海德格尔批判传统、追问存在、终结哲学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用意在于:他把传统哲学当作了小写的哲学,而把思看作永恒的大写的哲学,终结已经进入历史的旧哲学,召唤...
关键词:哲学终结 美学危机 海德格尔 德里达 
从罗蒂处拯救海德格尔被引量:1
《德国哲学》2018年第1期172-190,243,共20页查尔斯·吉翁 吴三喜 
河北师范大学校内博士基金(S2017B11);河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SQ181178)的阶段性成果
理查德·罗蒂是海德格尔哲学在英美世界的积极传播者。在罗蒂和海德格尔之间共享着很多重要的哲学观点和基本立场:反笛卡尔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等。然而即便如此,两人之间仍存在着某些深刻的区别和差异。就历史观而言,海德格...
关键词:历史 语言 真理 生存 哲学终结 
二十世纪的阿拉伯语哲学研究——有关阿拉伯语哲学的史学论文(下)
《中国穆斯林》2018年第4期51-56,共6页德米特里.古塔斯 熊至 
照明学派的进路以上所陈述的东方学家的观点,即认为阿拉伯语哲学终结于阿威罗伊,导致阿威罗伊之后的哲学家被忽视。这当然是事实,但这一忽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原因大多和昂利·科尔班有关,但如我所述,他却是...
关键词:阿拉伯语 哲学研究 史学论文 二十世纪 伊斯兰哲学 哲学终结 讽刺意味 东方学 
政治哲学终结了吗?汉娜·阿伦特VS列奥·施特劳斯
《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435-435,共1页 杨嘉彦(译) 哲鉴 
汉娜·阿伦特与列奥·施特劳斯是20世纪备受瞩目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都是德裔犹太人,早年均受教于海德格尔,日后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他们都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思考当下,但实质完全相悖:从对“现代性危机”的...
关键词:现代性危机 阿伦特 施特劳斯 哲学终结 人的存在 人生经历 
马克思“哲学终结论”的本质内涵与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68-74,共7页李瑶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论”需要回到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展现其在不同时期对哲学态度的思想转变,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终结论”的本质内涵在于“终结”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旧哲学,其真正目的在于为创立具有批...
关键词:马克思 哲学终结 实践唯物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