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

作品数:98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一虹王希孙俊萍周传斌邱双成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海交史研究》《文史哲》《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伊儒会通: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想理论特征
《中国穆斯林》2025年第1期31-40,共10页刘一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23&ZD210)子课题“伊斯兰教经学思想与传承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伊儒会通”的思想内涵,反映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想理路,主要体现在明末清初由中国穆斯林思想家,以中文借助儒家理论诠释伊斯兰哲学思想的著述之中,其中的思想学说构成了“中国伊斯兰哲学理论”的主体,涵盖“宇宙观”“人生观”和“...
关键词:伊儒会通 中国伊斯兰哲学 “汉文译著” 
伊克巴尔教育思想及其对南亚的影响研究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89-95,共7页田雪枫 黄秋文 
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编号:WYBY-2023LX003)。
伊克巴尔教育思想以伊斯兰哲学为根基,其中心是以一元论为基础的“自我”构建和完人教育。在伊克巴尔关于教育哲学的论述中,他以批判的视角指出了当时整个南亚地区的教育异化问题,反思西方教育体系在本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依据其...
关键词:伊克巴尔 教育思想 伊斯兰哲学 
从波斯四书及其汉译本看伊斯兰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融通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8期97-104,共8页杨桂萍 
国内学界对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汉文著译(著作和译作)的研究成绩斐然,尤其在文本收集、代表人物的著作及思想研究等方面。关于明清时期伊斯兰汉文著译的思想来源,如哈乃斐教法学、艾什尔里和马图里迪教义学以及伊本·阿拉比、纳萨菲、拉...
关键词:波斯四书 汉译本 伊斯兰哲学 中国伊斯兰思想 融通 
《归真要道译义》性命思想探析
《中国穆斯林》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唐思瑞 
《归真要道译义》一书为清代经师伍遵契翻译的伊斯兰教著作,原作者是12世纪伊斯兰教哲学家拉齐,原著为波斯语,名为《米尔萨德》,该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伊斯兰教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经学系传谱》记载,明清时期的经师多喜讲授《米尔萨德...
关键词:灵魂观念 《经学系传谱》 米尔萨德 伊斯兰哲学 伍遵契 经师 经堂教育 概念表述 
存在与本质——伊斯兰哲学中的本体论之争被引量:1
《哲学分析》2019年第2期91-106,198,共17页王希 
存在和本质问题是伊斯兰哲学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围绕着二者本体论地位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本文从阿维森纳关于存在—本质区分与联系的论述开始,介绍和分析这一问题所引发的分歧和争论,以及后期伊斯兰形而上学的主流传统何以转向存在...
关键词:存在 本质 本体论地位 
《后期伊斯兰哲学中的知识:毛拉萨德拉论存在、理智和直观》导读
《中国穆斯林》2019年第1期92-95,共4页易卜拉欣·凯林(著) 熊至(译) 
穆罕默德·伊本·易卜拉欣·伊本·叶哈雅·卡瓦米·设拉子(1571-1640),也被称作萨德尔·丁·设拉子,对他更常见的称呼则是毛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后阿维森那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巨擘。
关键词:伊斯兰哲学 萨德尔 知识 导读 理智 穆罕默德 设拉子 
二十世纪的阿拉伯语哲学研究——有关阿拉伯语哲学的史学论文(下)
《中国穆斯林》2018年第4期51-56,共6页德米特里.古塔斯 熊至 
照明学派的进路以上所陈述的东方学家的观点,即认为阿拉伯语哲学终结于阿威罗伊,导致阿威罗伊之后的哲学家被忽视。这当然是事实,但这一忽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原因大多和昂利·科尔班有关,但如我所述,他却是...
关键词:阿拉伯语 哲学研究 史学论文 二十世纪 伊斯兰哲学 哲学终结 讽刺意味 东方学 
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重要著作《古兰经》
《智力(提高版)》2018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穆罕默德归真后由继承人欧斯曼莱等人收集后抄录的定本。1300多年来阿拉伯人在各种条件下对《古兰经》的经义进行分析、阐述、注释和研究。把《古兰经》中以“启示”为中心的伊斯兰哲学和阿拉伯文学不断...
关键词:《古兰经》 人类历史 阿拉伯民族 著作 穆罕默德 阿拉伯文学 伊斯兰哲学 伊斯兰教 
简述伊斯兰哲学中的“本性共相”问题被引量:2
《世界哲学》2017年第6期80-89,共10页王希 
阿维森纳提出的本性共相(即共有本性)是中世纪各大哲学传统探讨共相问题的共同出发点和中心议题。本性共相具有某种"中立"地位,既非一,又非多,既非普遍,又非特殊,既不存在于心外客观世界,也不存在于灵魂之中。正是这种特性引发了哲学史...
关键词:本性共相 逻辑共相 理智共相 本质 诸视角 
《太极图说》思想在清代伊斯兰哲学中的运用被引量:1
《原道》2017年第1期55-70,共16页马廷义 
《太极图说》是宋明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代表作,他将宇宙生成过程以太极图的形式表述,并以文字进行解释,开儒家系统探究宇宙天地和人类生成之先河,对清代回族穆斯林学者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哲学思想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清代回族穆斯林...
关键词:周敦颐 《太极图说》 伊斯兰哲学 哲学运用 伊斯兰教中国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