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终结论

作品数:18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森林游兆和刘福森郭滢刘怀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海学刊》《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新思路》更多>>
相关基金: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思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
《学术界》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刘同舫 冉力文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消灭哲学”的经典论断。“消灭哲学”论断中的“哲学”特指黑格尔法哲学,并非针对全部西方传统哲学。“消灭哲学”论断体现了内容和方法的双重现实性,其中“消灭哲学”和对应的“实现哲学理...
关键词:马克思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无产阶级 消灭哲学 哲学终结论 
马克思“哲学终结论”的本质内涵与积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68-74,共7页李瑶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论”需要回到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展现其在不同时期对哲学态度的思想转变,从而揭示马克思“哲学终结论”的本质内涵在于“终结”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旧哲学,其真正目的在于为创立具有批...
关键词:马克思 哲学终结 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问题论与哲学终结论——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再思考被引量:5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40-47,共8页郭滢 刘怀玉 
为了还一笔"信誉债",恩格斯1886年初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该文一明一暗地包含着两个基本论题。明线是哲学基本问题论,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入了唯物主义的阵营,确立了它与旧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旧唯物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论 哲学终结论 
马克思实现的哲学观革命被引量:9
《江海学刊》2014年第2期19-28,共10页刘福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哲学与社会发展观研究"(项目号:10BZX082)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传统哲学的哲学观是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从哲学的"一般本质"出发去解释各种特殊形态的、现实存在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观是从现实的历史条件出发去解释哲学,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哲学终...
关键词:本质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观 哲学终结论 哲学的功能 
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语境的哲学终结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61-67,共7页刘宏勋 
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所持态度经历了一个急剧转变的过程。他们在新世界观语境中推出的"哲学终结论",完全是以他们当时所认同的批判而独特的"哲学"界定标准为前提的。其真实动机就在于,把他们独创的新世界观学说完全彻底地决不含糊地排除...
关键词:哲学的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世界观 哲学 
马克思哲学变革意义辨识--兼与学界同仁就“哲学终结论”商榷被引量:2
《学术研究》2010年第11期33-41,共9页游兆和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哲学变革以前确实抱有在现实中"消灭哲学"又"实现哲学"的思辨观点,但在哲学变革以后,就完全转到以"科学"、"实践"取代"哲学"的立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不在于"重建哲学"或"以新哲学取代旧哲学",而在于以"科学"、"...
关键词:早期文本 哲学变革 终结 科学 实践 
再论现代性对哲学的挑战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22-28,共7页陈嘉明 
现代性的世俗化结果对哲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无疑构成一个迫切的历史课题。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反思的意义上说,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两大事件即"哲学的终结"和"语言学的转向"实际上构成哲学思考的两...
关键词:现代性 哲学终结论 普世主义 公共哲学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终结论”者——与游兆和先生商榷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08年第10期18-23,共6页孙亮 
游兆和先生在《学术研究》2007第8期上发表了《哲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一文,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 哲学终结论 世界观 解放学说 
关于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的思考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37-41,共5页林衡勋 
对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论述了"文学终结"的西方"哲学终结"背景,还论述了在与西方哲学和文论异趣的中国哲学和文论中,少有"哲学终结"与"文学终结"之类的命题。认为中国哲学与文论讲"生",并从纵的角度讲通变,一代有一...
关键词:大众媒介 文学终结 “哲学终结”论 中国哲学 中国文论 
哲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兼与《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一文商榷被引量:4
《学术研究》2007年第8期26-31,共6页游兆和 
断言"马克思不是‘哲学终结论者’"缺乏历史与逻辑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哲学终结"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实证科学思潮的兴起与德国古典思辨哲学的终结,由此"哲学终结"也就具有"思辨哲学"与"全部哲学"终结的双重含义,而"哲学"最终将"消...
关键词:哲学终结 历史背景 思辨哲学 实证科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