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华

作品数:32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翠翠城乡沈从文小说新史学屋子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沈从文小说中的“窃听”叙事模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8期160-168,188,共10页张杰 罗义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新史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23BZW116)。
窃听是一种特殊的听觉行为,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学界多将沈从文的窃听书写视为对郁达夫自叙传的被动模仿,而忽视了窃听作为结构因子隐伏着沈从文在文体实验上的努力。从初期的自叙传模拟,到有意识的形式跳脱,再到多...
关键词:沈从文 窃听 听觉叙事 噪音 结构模式 
文学“小史”与历史“大事”——“新史学”与胡适《谈新诗》的批评理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25-132,共8页罗义华 骆羽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BZW116)。
胡适兼具新史学家与新文学家的身份,他的新诗批评彰显了“以史入文”和“以文入史”的辩证法。一方面,他取径“新史学”的核心观念与方法,将“进化”史观、科学实证等融进《谈新诗》一文,使其呈现历史和科学的双重维度,依循着一条“以...
关键词:胡适 新史学 《谈新诗》 新诗批评 新文学 文史互动 
灰棚中的《野草》:人间、战士与中间物
《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5期17-26,共10页罗义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新史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23BZW116)阶段性成果。
栖居灰棚加重了鲁迅的灰色体验,凸显了其在社会、家庭、情感生活中的伦理困境,促使其重审自我身份属性和存在意义,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野草》的空间性和书写形态。在鲁迅笔下,灰色是世界的表象,也具有本体的意义。鲁迅最初以旁观...
关键词:灰棚 《野草》 人间 战士 中间物 
“新史学”与“民间文学”的结缘——以《歌谣周刊》为中心的考察
《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骆羽芯 罗义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新史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23BZW116)。
《歌谣周刊》的创刊语境及其旨趣蕴含有“新史学”对于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发生学意义:其一,以《歌谣周刊》为中心的民间文学运动是眼光向下的“新史学”在新文学领域的民史实践。其二,《歌谣周刊》同人绘制中国民间文学地图的学术...
关键词:《歌谣周刊》 新史学 民间文学 文史互动 
“铁屋子”谱系:从严复、梁启超到鲁迅的国族想象
《鲁迅研究月刊》2024年第2期5-12,共8页罗义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初新史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23BZW116)阶段性成果。
“铁屋子”意象自身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程,鲁迅在不同语境下对它的反复言说,构成一种多线条、多声部、多层面的互文、复调结构。它的问世,是对严复、梁启超的国族想象方式的继承,更是鲁迅在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与生命体验中的独特发现...
关键词:鲁迅 国族想象 铁屋子 谱系 
沈从文与“五四”新文化精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70-74,79,116,共7页罗义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代际交往与新文学的发生”(12BZW077)。
作为镜像的“五四”新文化对沈从文的理想生命形态与人格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新文化观是一种动态发展观,其依据则是从“五四”时期科学理性精神与现代病理意识所衍生出来的“健康”意识。“健康的文学”观念是对“五四”时...
关键词:沈从文 “五四”新文化 健康 历史建构 
生命观念的分解、投射与对话——论沈从文小说人物的“分身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48-155,187,共9页刘瑞雪 罗义华 
分身术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日趋成熟之后经常使用的一种人物创作方法,在弗洛伊德白日梦创作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的启发下,沈从文运用“主观分裂技巧”,将自身的不同侧面投射到小说当中化为一众分身人物。就类型而言,一是探讨追求爱情的不同...
关键词:分身术 主观分裂技巧 哲学对话 对话疗法 复调性 
城与乡之间的“边际人”——沈从文小说中的“外来者”形象被引量:1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53-61,共9页罗义华 刘瑞雪 
中国现代小说家往往借助“外来者”的特殊身份和文化立场来表达他们对于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之间多重复杂关系的审视与探究。作为徘徊于现代都市和传统湘西之间的“边际人”,沈从文创作了大量鲜明独特的“外来者”形象,如早期都市小...
关键词:外来者 边际人 城乡对照 身份定位 
解密《白光》:下巴骨、西高峰和万流湖
《鲁迅研究月刊》2022年第10期17-25,共9页罗义华 
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白光》实为一篇“捣乱”之作,鲁迅以极其隐秘的分层叙事方式介入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之争。小说巧妙地嵌入《狂人日记》文本,实现了陈士成从“老童生”到“狂人”的身份转换,将掘藏这一“有趣的故事...
关键词:《白光》 下巴骨 西高峰 万流湖 
严译《天演论》手稿本、通行本文本变异考论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4期98-103,共6页罗义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代际交往与新文学的发生”(编号12BZW077)。
《天演论》广泛流行,版本甚多。据王蘧常《严几道年谱》、皮后锋《严复大传》,手稿本当完成于1896年夏秋,至重阳节完序。1897年冬或1898年初刻印的慎始基斋本为第一个通行定本,其他通行本如商务本与慎始基斋本在内容上大体一致。手稿本...
关键词:《天演论》 通行本 吴汝纶 译例言 王蘧常 卮言 赫胥黎 重阳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