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作品数:17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乡村社会灾后重建1931年江淮大水民国时期农民离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江苏社会科学》《社会》《调研世界》《史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孝道看传统礼治在乡村社会的运行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4
《孔子研究》2020年第1期73-81,共9页刘芳 
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乡村治理视阈下的孝文化变迁及其当代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BSH005)之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以孝治国和依礼治村是乡土社会治理的显著特征。首先,孝道传承始于"有礼可依",仪式赋予孝道以知识化和规范化,节庆又将族群的精神气质具象化为礼仪传统。其次,传统乡绅在地方自治和村庄教化中起到传道和卫道...
关键词:乡村社会 孝道 礼治 乡贤士绅 村庄治理 
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5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西藏科技》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凌莉 刘芳 
国家哲社课题“乡村治理视阈下的孝文化传承及其当代建构研究”(15BSH005)
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居民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将居民对公共服务即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与社会管理的满意度作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
关键词:公共服务 主观幸福感 Logistic-ISM 
试析传统孝道的“秩序情结”及其近代嬗变
《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6期96-102,188,共8页刘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治理视阈下的孝文化变迁及其当代建构研究”(15BSH005)的阶段性成果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作用不仅限于显性的养老敬老,而且被隐性地植入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本文立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框架,以孝道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三个层面依次分析传统孝道的"秩序...
关键词:传统孝道 秩序情结 乡土社会 社会功能 
转型期乡村家庭代际关系面临的问题与调适——基于鲁西南L村的实证调研被引量:1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35-43,共9页刘芳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治理视阈下的‘孝文化’变迁及其当代建构研究”(15BSH005)的阶段性成果
代际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传统反哺式的代际互惠关系对于增进乡村家庭合作、降低社会养老成本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进入社会转型期,乡村家庭代际关系日益为理性互换的代际关系所代替。在当前乡村道德舆论约束不力的情形下,...
关键词:社会转型 代际反哺 代际交换 和谐乡村 
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的农村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被引量:1
《财会研究》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王伟 刘芳 
2015年度国家哲社基金项目"乡村治理视阈下的‘孝文化’变迁及其当代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BSH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题"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E309031701163)的阶段性成果
在精准扶贫阶段,采用多维贫困测度法较传统贫困衡量方法更能完整地刻画贫困家庭状况。通过构建Alkire-Foster模型,引入健康、教育、居住环境、收入、资产五个维度测量金寨县农户的贫困状况并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模型拟合...
关键词:多维贫困测度 Alkire-Foster模型 精准扶贫 金寨县 
基于ISM模型的医联体动力机制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科技与管理》2018年第2期106-112,共7页王伟 刘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SHO05)
医联体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路径,也是国际医改的新趋势。国内医联体建设过程中,来自医疗机构的内生动力不足,政府与医保等外部力量强度欠缺,导致以患者为中心,以分工协作为基础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工作机制未能实现。通过构建...
关键词:医联体 动力机制 ISM模型 
从1942年河南赈灾看抗战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博弈被引量: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3期67-78,共12页孔祥成 刘芳 
2013年度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启示与借鉴:灾害政治学视阈下的国民政府荒政研究>(项目编号:13YG08);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救灾机制研究>(批准号为11CZS039)的资助
在抗战相持阶段最艰苦的1942-1943年,河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饥荒。河南省启动了勘灾和报灾机制,向中央请求赈济并减免军粮征实征购任务。中央政府始出于对地方报灾请赈的不信任和抗战全局的考量,对河南灾荒的介入较慢。围绕军粮减免,...
关键词:1942年 河南大灾 中央与地方 灾害政治学 赈灾近代化 
“助人自助”与“建设救灾”——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重建观念及其措施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2年第4期80-89,共10页孔祥成 刘芳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救灾机制研究>(批准号为11CZS03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批准号为11YS24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51703)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重新思考救灾问题,中国传统的救灾思想进一步转型,"变救为助"、"教养兼施"逐渐成为民国灾害救助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灾后重建的机制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工代赈、以贷代赈、以...
关键词:1931年大水 灾后重建 以工代赈 以农代赈 以助代赈 
从1931年大水看国民政府的防灾机制建设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230-235,共6页孔祥成 刘芳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救灾机制研究>(11CZS03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11YS24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1703)的资助
灾害通常会带来损失,影响社会发展。但辩证地看,灾害也会警示世人居安思危,促进包括防灾技术和风险意识在内的社会机制的进步。1931年江淮洪水,既是天灾,又和人祸密不可分。连年的兵灾战祸,社会的失控,盲目的开发,仓政的衰落,农民经济...
关键词:1931年大水 国民政府 灾后重建 
上海“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成因和缓解思路被引量:1
《科学发展》2011年第11期17-24,共8页张健明 刘芳 邱梦华 刘珊 李晗 于凯 曹开云 严运楼 沈世勇 曲大伟 罗晶 
上海是我国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导入地区之一,"新二元结构"引发的社会问题较为突出。"新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我国户籍制度基础上,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因体制因素和自身因素的交织作用,导致其在经济、社会...
关键词:新二元结构 户籍制度 外来务工人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