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何青翰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大同 一个民族的初心
《少儿国学》2020年第23期46-47,共2页何青 
大同是儒家理想中的天下一家、人人平等、友爱互助的太平盛世(与"小康"相对)。儒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类似于西方的乌托邦。其主要特征是:权力和财富归社会公有;社会平等,安居乐业;人人能得到社会的关爱;物尽其用,人尽其...
关键词:友爱互助 人人平等 世界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 物尽其用 儒家理想 天下一家 安居乐业 
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以“秩序重建”为中心的观察被引量:4
《开放时代》2024年第2期13-25,M0003,共14页何青 
“秩序重建”是近现代中国的一项基本任务。通过重返“文明”的问题视域,正确处理“古今中西之争”,我们可以观察到: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回应着“秩序重建”的时代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关键词:两个结合 秩序重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士”的风骨
《少儿国学》2017年第17期14-17,共4页何青 
西方人认为,人类文明缔造于伟大的'轴心时代',也就是古希腊、古埃及、古犹太国、古印度,以及古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寥(liáo)廓(kuò)的大地与海洋之间,古老的智者似乎同时开始吟唱,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要讲'士',...
关键词:鲍叔牙 春秋战国时期 介之推 
杜甫与刘禹锡的房子
《少儿国学》2018年第1期14-15,共2页何青 
人生有苦有乐,就像一条大河,从涓涓细流而来,最终汇入大海。有时候遇到辽阔的平原,一泻千里(1),波澜壮阔(2);有时候会遇到幽暗的峡谷,曲折艰险,惊涛拍岸。无论如何,这条河流总是奔流向前,永不停歇。在遥远的古代,那些可爱的诗人,他们如...
关键词:刘禹锡 
何以为政——论朱子《大学》思想中“平天下”与“明明德于天下”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何青 
“政治”的凸显是《大学》“治国平天下”章的重要线索,朱子对此有着深刻认识。作为理想政治的最终表述,朱子以“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解释“明明德于天下”,又以“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解释“天下平”,两者不可一概而论。以其...
关键词:朱子 《大学》 平天下 明明德于天下 政治 
儒商张謇
《少儿国学》2017年第13期20-21,共2页何青 
张謇(jiǎn)既是光绪年间的状元,也是晚清著名的实业家与教育家。从他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艰难转身。在他以前,'儒商'是指商人具有儒家的气质,在他之后,'儒商'是指儒生以经商而实现儒家的理想。近代中国的百年...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天下为公 一个民族的初心
《少儿国学》2021年第15期46-47,共2页何青 
天下是公众的,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公,大家、公众。狭义指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广义指全体国民或天下所有的人。古人相信,"天下为公"是实现"大同"社会、人民生活幸福的政治前提和保障。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
关键词: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 讲信修睦 天下人 德才兼备 前提和保障 
大梦谁先觉——读《万历十五年》
《满分阅读(高中版)》2010年第5期32-32,共1页何青 
时下最流行的历史读本莫过于《明朝那些事儿》,在大明王朝风云激荡的三百年间,其悲壮惨烈、波谲云诡的程度在历代之中鲜有匹敌.所以此书的迅速风靡也在情理之内。但是相较于此书.我更为推崇另一本明史著作——《万历十五年》。
关键词:《万历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儿》 明王朝 读本 
“教授的教授”陈寅恪
《少儿国学》2017年第1期26-27,共2页何青 
同学们,如果今天大家到广州游玩,经过中山大学,会在校园的东南处发现一幢素朴的红楼,楼前一条洁白的石道,道旁伫立着一尊老者的铜像,那就是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故居。陈寅恪先生不仅是国学名家,同时也是备受尊敬的老师。他所培养...
关键词:陈寅恪 中山大学 陈宝箴 
重思革命与“父亲”——以《觉醒年代》中的父子关系为中心的讨论
《上海文化》2021年第8期80-89,共10页何青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父子关系"支线可谓独具匠心。近代以来"家"的嬗变使得带有"审父"情结的思想革新者遭遇了"被审"的文化危机。观众跟随着这一代文化"新人"的困境进入有关于文化革新的深层思考,即如何在重估传统之后重塑内蕴秩序...
关键词:传统伦理 革命 父亲 德性教育 《觉醒年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