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余达淮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诗与诗人
《诗歌月刊》2017年第1期94-96,共3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灵魂有三种成分:欲望、激情、理智;诗与理智无关,是激情的产物。但是人不是生活在孤独状态,在城邦当中,人应该表现的是德性,应该是三种成分构成的能力的发挥。理想国的假想敌是僭主,僭主是对城邦政治的...
关键词:诗人 《理想国》 正义原则 成分构成 城邦政治 柏拉图 “正义” 辩证统一 
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接受惩罚吗?——评电影《何以为家》
《伦理学术》2019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移民父母究竟在战乱、贫困的社会现实中承担何种角色?因父母在家庭伦理道德中的缺位而引发社会问题,这一缺位可以视为"无恩论"的观点,这种相对伦理的"缺失"是生而不养的社会原因;但深层次矛盾在于更残酷的现实。对父母在家庭伦理道德中...
关键词:生而不养 无恩论 相对伦理 绝对伦理 道德困境 
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
《新华文摘》2024年第18期154-154,共1页高迪  
高迪、在《河南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撰文认为,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事业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人的现代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先决条件和发展动力;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每个人具备主人翁意识,...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 构建知识体系 主人翁意识 定海神针 精神品质 现代化事业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世纪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实施方法的回顾与展望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32-135,共4页 刘家彤 
21世纪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界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施方法主要从理论与实践关系、主客体关系、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研究,具体有灌输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导式教学以及辩驳式或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 实施方法 
自我纠错:思维范式的嬗变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的自我纠错谈起被引量:3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37-40,共4页陈国富  
以改变世界为理论旨归的马克思主义能够超越具体化的时间和空间,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依然具有回应时代的张力。这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依据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勇于自我纠错。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及资本主义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自我纠错 改革 创新 
从产业资本到普遍资本时代的世界解释模式
《江海学刊》2022年第5期49-57,共9页 贾正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伦理前沿问题研究”(项目号:22BZX088)的阶段性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是产业资本初升期对世界普遍主义的一种解释方式,是观念论的复现,试图从一个绝对性的原则出发推导出一切。而后来逻辑实证主义则以反对黑格尔的名义,尊重经验知识,但又以逻辑还原的方式构造了另一种普遍性。两者都没有脱离...
关键词:资本 普遍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 道德偏好 文化流浪 
金融危机之后对全球和谐与人类发展的深度反思
《兰州学刊》2014年第3期25-30,共6页李红亮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经济伦理与经济伦理学发展研究"--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基地成果。(项目编号:10BZX073)
全球和谐是经济伦理引向的终极旨归,全球和谐隐含着"本体性"的经济伦理价值,掩隐着经济与伦理的同构层序;人类发展关乎着发展之善深层的伦理运演,本质上隐喻着伦理的特征,在当代全球经济发展中衍生了深刻的伦理问题。全球和谐与人类发...
关键词:经济伦理 全球和谐 人类发展 终极旨归 深层运演 
共享发展理念的经济正义取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年第12期40-42,共3页 杜鹏宇 
2015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ZD001
经济正义是正义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人对分配正义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在经济生活中就表现在经济正义。学界对经济正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自主权利、分配正义、主体心态、人的本质这四方面。这正是共享发展理...
关键词:正义 经济正义 共享发展理念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研究被引量:18
《教育探索》2013年第3期32-34,共3页 路云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ZZKT09140)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是创业教育实施环节中的重点。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和创业教育潜在课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或缺。
关键词:创业教育 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9-15,共7页 刘沛妤 
江苏省社科重大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研究”(15ZD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制度的健全,与其独特、鲜明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历史向度既有纵向延伸又有横向拓展:从纵向延伸来看,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批判和超越;从横向拓展来看,是在对科学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 历史向度 中西之维 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