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儒佛会通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儒佛会通与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
《美育学刊》2015年第4期75-83,共9页李瑛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四大高僧法艺初诠>(15NDJC046YB);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佛教教理观照下的民国四大高僧艺术活动研究>(2013N22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学术界对作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大师研究甚多,但对其艺术思想的阐释却并不多见。蕅益大师的艺术思想既有护持佛教戒律传统、不赞成从事艺术活动的一面,又有推重艺术并力倡艺术可为"文字般若"乃至"究竟般若"的一面。以后者为代表的...
关键词:蕅益大师 艺术思想 儒佛会通 文字般若 学道说 法器说 
晚明高僧《四书》诠释文献考察被引量:1
《人文杂志》2014年第6期13-19,共7页樊沁永 
晚明儒佛会通是中华文化整合的又一次高峰,而在这个宏大的文化思潮中,高僧群体解释儒家典籍《四书》文本尤为引人注目。《四书》经由朱熹章句集注之后,升格为儒家新兴经典,通过精英讲学、科举选拔、民间教学等方式普及甚广。但由于朱熹...
关键词:晚明 佛教 《四书》 儒佛会通 
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与文化演进——以中国历史上的儒佛会通为例被引量:14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唐明贵 
作为两种异质文化,儒佛在道德伦理、人生虚实和因果报应等方面存在着冲突,在长期的论争中,双方不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佛教在吸收了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后,逐渐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儒学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吸纳,构建了儒学的本体论,为儒家"...
关键词: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文化演进 儒佛会通 
日本古代会通儒佛的第一人—圣德太子被引量:4
《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1期98-105,共8页庄兵 
公元5世纪初,儒学经由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从中国传入日本,6世纪初,佛教经由同样的路线传入日本。至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朝的政治外交,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直接从中国隋唐帝国输入先进的文物制度,儒学和佛教在政治宗教等意识形...
关键词:圣德太子 儒佛会通 冠位十二阶 宪法十七条 三经义疏 
陶奭龄著述考论
《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134-142,共9页刘泽亮 田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发现《宗镜录具体》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BZJ013)阶段性成果
陶奭龄是明末佛学与儒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然而,学界至今对其著述仍缺乏系统性的梳理,这与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本文根据传统史料并结合新发现的《宗镜录具体》,全面爬梳、考论其著述的全貌,为拼接陶氏...
关键词:陶奭龄 以禅证儒 儒佛会通 宗镜录具体 
上蔡儒佛会通视域下的理学建构
《兰州学刊》2013年第9期20-25,共6页王蕾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道与宋代儒学内部结构调整研究"(项目编号:11BZJ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百年宋明理学研究史--以20世纪为视域"(项目编号:10YJA720012)
隋唐以来,回应佛道二教思辨化哲学思潮的冲击成为儒者面临的时代课题。谢上蔡在扬弃佛教相关理念的基础上,承继二程,立足于"天理为是自然底道理"之天道观建构,以"敬是常惺惺法"、"下学上达"为入道工夫,最终达致"心与天地同流"之境界,形...
关键词:谢上蔡 儒佛会通 理学建构 
“阳明学”的重要特征:儒佛会通
《江汉论坛》2018年第1期70-77,共8页陈道德 唐锦锋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重大课题之子课题资助项目(ZD-1-21)
"阳明学"在宋明理学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佛学尤其是禅宗,给予了王阳明另立新说所需要的全部结构性要素。从世界观到方法论,从理论到实践,王阳明于佛学中获益良多。"阳明学"既不是儒学也不是佛学,反之,它既是儒学又...
关键词:王阳明 阳明学 儒佛会通 
对佛教孝道观研究的反思——以释契嵩为例
《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2期31-39,共9页喻静 
佛教核心义理,无论中印,无论古今,俱是一以贯之的,和儒家的核心义理有本质差别。本文以释契嵩为例,阐明自古以来的佛教僧人和佛教思想家所谈的孝是独立的基于佛教义理的孝,而不是依附于儒家义理的孝,虽然两者在实践层面有颇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佛教孝道观 儒佛会通 释契嵩 《孝论》 
阳明学忏悔思想管窥被引量:1
《人文论丛》2023年第1期269-279,共11页张昭炜 单珂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桐城方氏学派文献整理与研究”(19ZDA030)阶段性成果。
收录于《密之先生杂志》的《胡庐山自矢文》(简称《自矢文》)和《管子登忏罪文》(简称《忏罪文》)集中体现了胡直和管志道的忏悔思想,是研究方以智忏悔思想及阳明学忏悔思想的重要文献。胡直主要对忿欲、名利等杂念进行忏悔,以无欲主静...
关键词:忏悔 方以智 胡直 管志道 儒佛会通 
中医文化的多元行善价值及其动力范型探略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第1期37-39,共3页王进 王旭东 朱博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No.12&ZD114);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中医学)(PAPD);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14LSA00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15ZHB00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No.2014SJB179)~~
中国医学历来将"行医"称为"仁术","行医"与"行善"实为"文化同域性"作为。中医文化是思行合一的生命学问,在实践层面注重患者的身心调息与生命关怀,彰显着慷慨面对他人并超乎"沟通"的对等型态,其演进动力在于儒佛汇融的照会,既含摄儒家...
关键词:中医文化 医患关系 行善价值 儒佛会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