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帛书《易传》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经传与经史:帛书《缪和》引用卦爻辞的体例与思想特色
《原道》2024年第1期57-72,共16页蔡典娉 蔡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经传研究史与集释疏证”(21YJC770003)阶段性成果
《缪和》中存在数种指称经文文本的体例,其中完整称引卦名和爻题是《缪和》最突出的特点。《易传》、易说类文献引用卦爻辞可以分作引《易》以解《易》、引《易》为证、既证又解三种体例,而《繆和》中《易》、史结合的内容最具特色,其...
关键词:帛书易传 卦爻辞 历史 缪和 
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申论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20年第4期61-69,共9页孙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720019)。
对于帛书《要》篇损益卦气说具体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有五种意见,即八卦卦气说、六日七分说、四时说、九十日说与天门地户说,难以达成一致。立足《要》篇文本,联系卦气说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损益卦气说具有一体不二、浑厚质朴与四时...
关键词:帛书易传 《要》篇 损益之道 卦气说 内涵 外延 
帛书《昭力》疑难问题训释两则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29-33,共5页孙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卦研究”(项目编号20YJC720019)。
帛书《昭力》中,“不乘朕名,以教其人”是以否定的形式强调卿大夫要“敬德”“忠信”“恭惠”“慈让”,意在告诫他们不要凭借胜名行事,防止“倨傲”“期胜”“薄人”乃至“贱人”现象的发生。“君以武为德,则大夫薄人,将军□抵”之“...
关键词:帛书易传 《昭力》 《周易》 “不乘朕名” “大夫薄人” 
马王堆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缪和》《昭力》二篇之义为中心被引量:1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32-40,共9页陈来 
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君道"为核心,发挥孔子解《易》的思想,强调变化转化的历史观,提倡忧患意识,注重反骄守谦之道;同时主张以德治国,正确处理君臣关系,重视以赏赐劝励臣下。其中包含了比较全面的君道思想,也反映了战国中后期儒...
关键词:帛书易传 《缪和》 《昭力》 
帛书易传》中“损”“益”卦论疑案探析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12-118,共7页傅惠生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
关键词:帛书易传 “损”“益”卦论 二门组合 
帛书易传》看《周易》对战国晚期社会各阶层的指导意义
《长江丛刊》2018年第4期4-5,共2页孙潇 
根据《缪和》《昭力》篇传《易》先生的阐发,可知《周易》包含君主之义、卿大夫之义、民众之义、商人之义、基层干部之义、军人之义、少女之义,从而对战国晚期君主、卿大夫、一般民众、商人、基层干部、军人、少女等社会各阶层具有指导...
关键词:帛书易传 《周易》指导意义 战国晚期 社会各阶层 
帛书易传》孔子论“龙”思想发微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84-88,共5页刘永昆 
帛书易传》中孔子通过论"龙""能阳"与"能阴"统一、"变"与"不变"统一的神能特征,阐发了易学"变"与"不变"的核心义理,对"易"之名义进行了界定,解决了易学的首要问题,促成易学的建立。孔子还深入到象数层面,阐发了乾坤两卦阴阳之爻皆为"...
关键词:帛书易传 孔子  “易”之名义 爻象 爻变 
由“占筮”到“德义”——据帛书易传》析论《周易》解释的视域转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徐强 
早期易学解释的视域,存在着一个由"占筮"到"德义"的内在转化过程,这在马王堆帛书易传》中有较明确的体现。《周易》本源于占筮活动,早期巫史多将其用于占筮实践。随着人文理性的崛起,占筮活动逐渐纳入丰富的德性、义理内涵而转成为"德...
关键词:帛书易传 《周易》解释 占筮 德义 
马王堆帛书易传》对立范畴考被引量: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53-160,共8页刘震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准确理解《周易》的范畴,是正确把握《周易》思想的关键步骤。通过对马王堆帛书易传》中四组对立范畴的研究性解读,揭示出帛书易传》的思想内涵及其形成过程;通过对这些对立范畴意义的诠释发现了它们所指示出的《周易》关于世界的...
关键词:帛书易传 对立范畴 天人合一 
尚秉和之“阴阳相须”易理思想辨析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08年第4期31-41,共11页韩慧英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解易有返归汉学的倾向,着重于象数的阐发,其阴阳相须的"易理"思想,有别于易学史中义理派之"义理"。尚先生认为"易理"是存在于《周易》自身的本然之理,"同性相敌,异性相感"的阴阳之理乃"易理"的具体的内涵,进而指...
关键词:尚秉和 帛书易传 象数 易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