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总体性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试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性关系
《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9期31-31,共1页李林洋 
我国是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建是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构成的理论依据,因为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讲,党的建设是上层建筑的研究范畴,因此在同样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不以党的建设为依托,来构建强而有力的...
关键词: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总体性 关系 
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维度--基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审视
《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孔晓辉 张秀琴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经济决定论等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式理解的面貌出场,被学界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转向”。不同于马克思晚期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关注重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将文化批判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
关键词:总体性 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文化批判 
当代中国伦理学的致思范式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3期4-5,共2页晏辉 
伦理学研究的真理性要求,呼唤从致思范式的角度反思当代中国伦理学——当代中国伦理学研究中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与致思范式紧密相连。“致思范式”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内在蕴含着研究什么和为着什么而研究的问题。出于理性而为着理性、...
关键词:中国伦理学 伦理学问题 伦理学研究 总体性 研究范式 理性 诸多问题 紧密相连 
论跨门类艺术史的文献系统与知识学建构被引量: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5期123-128,I0011,共7页李健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20ZD25)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个总体概念的跨门类艺术史,既有区别于单一门类艺术史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又在文献系统的整理和运用方面形成了必要的内在规定性。其文献系统一方面需要在文献层级的纵向轴和介质类型的横向轴两个维度,加以必要的审察和规范;另一方...
关键词:跨门类艺术史 文献系统 知识学建构 总体性 跨媒介共同体 
从卢卡奇到詹姆逊:“总体性”文艺意识形态论的演进及其缺失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年第2期69-80,277-278,共14页范永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9)的阶段性成果
总体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成熟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文艺意识形态论确立了一个特别宏观的理论视野。卢卡奇构建出“历史总体论”,认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表现在它的反拜物化功能上。戈德曼的“结构总体论”是对卢卡奇和皮亚杰总体...
关键词:卢卡奇 戈德曼 詹姆逊 总体性 文艺意识形态 
批评的“泥土”被引量:1
《南方文坛》2009年第1期1-1,共1页李云雷 
我曾跟一个朋友说起,我以前的批评只是一些“读后感”。现在想想,“读后感”应该是批评的第一步,首先要“读”,读后有“感”才能有写作的动力与想法,如果不读或没有感受,则不过是无的放矢。但仅有“读后感”也是不够的,这应该只...
关键词:批评 “读后感” 泥土 人生经验 社会关怀 “读” 总体性 写作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通道
《时代人物》2008年第5期120-121,共2页李海军 
后现代作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当代孕育并释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后现代是针对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反思,马克思主义是针对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反思。两者在不同的时代都爆发出了强大的影响力。那么,两...
关键词:总体性 现代性 混沌 
卢卡奇的物化意识与意识形态被引量: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6期4-6,共3页黄广顺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的卢卡奇,他的思想对当时及后来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研究他的物化意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物化的内涵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物化意识及其意识形态功能,并对卢卡奇提出的克服物化意识的...
关键词:物化 物化意识 意识形态 总体性 
“拼凑”的后现代与“总体性”的文本阐释——詹姆逊的“超空间”理论分析被引量:4
《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96-111,共16页李长中 
2009年安徽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本土化文本理论的建构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2009SK224)
关键词:文本阐释 后现代 詹姆逊 总体性 理论话语 认知图式 举足轻重 政治发展 
“治理失灵”及其救赎——兼论两种不同的社会认知观及行动方案被引量:12
《学海》2016年第3期132-137,共6页郑家昊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政府职能履行方式研究"(项目号:14CZZ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号:201506875017);江苏省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开放基金项目资助
在人类社会治理的历史脉络中,"好的社会治理"一直被奉为圭臬,是所有社会组织推进治理实践所追寻的终极目标。然而,实现"好的社会治理"首先必须正视治理主旋律中的"失灵"杂音,以"治理失灵"的救赎为契机去规划社会治理的行动。20世纪中后...
关键词:治理失灵 总体性 社会认知观 行动方案 合作治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