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舒巷城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繁盛浮世绘——香港文学在地书写六座标及笔下风情
《广州文艺》2017年第4期131-143,共13页蔡益怀 
文学是有根的植物,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产生于生活的土壤,无论是远古的《诗经》,还是当代千姿百态的佳作,我们都能够体味到泥土的芬芳、生活的气息。香港文学也不例外,凡是产生于香港的文化土壤别具本土...
关键词:张爱玲 李碧华 文学史  浮世绘 
地方、地图、乡土:香港地区当代小说的空间建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153-154,共2页葛亮 
“动观”巴黎的视角以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分析波德莱尔著作发展出的“漫游者”(flaneur)为代表,其起于边缘,倘祥街,亦表现出对人群与秩序的疏离。相较而言,同样身居都市,等香港地区当代作家们对“地景”的观察.
关键词:当代小说 波德莱尔 当代作家 空间建构 本雅明 漫游者  
读《香港短篇小说选》札记(二)
《华文文学》2004年第5期39-45,共7页袁良骏 
  <香港短篇小说选>的第二卷是也斯先生编选的<六十年代卷>,收入28位作者的28篇作品.六十年代的香港小说与五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难民文学"色彩逐渐褪去,"本土化"特色愈益显著;其次,一批土生土长或"内(地)生港长"的...
关键词:小说家 五十年代 作家 陈多寿 小说作品 六十年代 绿骑士 刘绍铭 文学 现代派 烈女 短篇小说选  蔡炎培 香港 
抒情与越轨——重读小说《太阳下山了》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王宇平 
本文聚焦香港本土作家小说中呈现的抒情风格,经由作者的创作经历及《浅谈文学语言》等评论文章梳理和总结其"抒情"观,分析他对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中"抒情"特征的重视;并以此为观照,细致考察《太阳下山了》中抒情主体的生成以及抒...
关键词: 抒情传统 香港文学 左翼文学 
生动的形象 深邃的寄托
《新读写》2004年第11期45-45,共1页孙光萱 
生活中什么地方有诗?哪里蕴含着浓郁的诗意?相信不少人会说:美好的大自然和悠闲的田园风光中有诗,如古典诗词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和新诗中的《繁星》
关键词:香港  《山顶缆车》 现代诗 中学 语文 阅读指导 
山顶缆车
《新读写》2004年第1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香港 《山顶缆车》 中学 语文 现代诗 阅读欣赏 
工业文明单向控制的“铁鸟”——《山顶缆车》解读
《语文月刊》2003年第9期4-5,共2页郑丽霞 
工业文明凭借其"技术统治"向人们骄傲地展示现代都市的赫然图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巍然矗立的立交大桥,风驰电掣的滚滚车轮,霓虹闪烁的重重广告……,无不显示着工业的操纵、技术的支配和资本的雄心、利润的欲壑。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
关键词: 《山顶缆车》 文学评论 诗歌 物象 
理想的憧憬——论《太阳下山了》的成长主题被引量:3
《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2期53-57,共5页马辉洪 
(1921-1999)是香港重要的本土作家,其小说成就备受肯定。评论界普遍认为的长篇小说《太阳下山了》是了解20世纪中期香港社会,尤其是低下阶层的代表作品。本文另辟蹊径,尝试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以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
关键词: 成长小说 约瑟夫·坎贝尔 英雄神话 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本土性的一个典型——重读《太阳下山了》被引量:2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3期27-31,共5页袁勇麟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基金编号:91100
是香港重要的本土作家,热爱乡土的在他的作品里,对都市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他在长篇小说《太阳下山了》中,将目光聚焦于香港社会底层,不仅是为了表现乡土社会在市文明冲击下的动...
关键词: 香港文学 本土性 
和刘以鬯的创作看香港文学现代性意义的主体性建设
《北方文学(下)》2013年第1期1-2,共2页冯玮 
文学的现代性需要文学自身主体性建设,即要使现代文学在吸收现代化进程成果之上不断与传统相呼应来进行自身力量的建设。这点在大陆文学在从国共对峙到共产党执政的白炽化政治背景中完成得异常艰难,而此时的香港文学突破左右翼势力提...
关键词:香港文学 现代性 主体性  刘以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