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邹振兴[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兴化市实验中学
出 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6年第10期17-19,共3页Maths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实际是倡导“做数学”和“用数学”,强调的是体验和感悟数学,理解和运用数学,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教材中的“全等三角形判定”变成了新教材(本文指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变化,而且是教学思想理念的突出体现.新教材这部分内容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教学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显然不能沿袭过去“定理+应用”的模式,在降低逻辑推理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究中,让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数学的过程.于是我们就欣喜地看到贵刊发表的四个课例.下面主要从探究的角度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课例(二)加以评析.
关 键 词:课堂教学 学生探究 引导 数学学习活动 主旋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三角形全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
分 类 号:G424.21[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