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主体间的桥梁——交往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康化椿[1]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出  处:《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

摘  要:交往式教学模式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师生主体间交往模式。特点是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性、互动互补性、主体创造性、生动灵活性;主体可分两类;交往包括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交流互动和教育,并追求动态的生命和发展的灵性。交往贯穿于教学的全部环节,形式多样并富于变化。实践形式由情境任务设计、课堂互动活动、任务情境再现等组成;该模式明显提高了教学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提高了综合素质;几点反思:高校教改的基本态势应由单向的育人讲台变为双向的交往平台,德育的基本过程应变教师对学生的雕塑为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的自我创造,高校使命对教师的要求应由标识性的学历和职称向实质性的素质与创新转移。

关 键 词:教学模式 主体间性 情境任务 交往式教学 

分 类 号:G424.1[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