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语文教学研究》2009年第11期62-64,共3页
摘 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梦想,谁来带给我们青春的激情,谁来带领我们走向思想,的起点?是伯乐。而这位伯乐往往是某位语文教师。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基丁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是一位传统教育的叛逆者。他的诗歌教学如春风化雨,为孩子们思想启蒙。王小波曾说: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孩子们被繁重功课压迫而日益萎缩的思考能力、式微的学习兴趣令人堪忧,更何谈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本期起将刊登的“《死亡诗社》解读系列”,正寄托了作者刘淼教授的期许——愿孩子们在正当青春时遇见基丁老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