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视角下数学教师“解惑”的案例分析——以一节高中数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课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渺[1] 徐新斌 

机构地区:[1]湖北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432000 [2]孝感高级中学,432000

出  处:《数学通报》2012年第11期32-34,共3页Journal of Mathematics(China)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案例研究——以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为例”(GOA107004)

摘  要:PCK(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最先由美国学者Shulman,L.S.(1986)提出,其核心要素有:如何架构和呈现学科内容;如何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内容时可能具有的共同概念、误解和困难;如何采取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具体教学策略^[1][2].基于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名优秀教师除了需要明确核心学习内容之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阐释学生的学习疑惑.下面以一节高中数学课为载体,说明数学教师在“解惑”时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 键 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师 案例分析 学习内容 图象 函数 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 

分 类 号:G633.6[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