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齐学红[1] 王飞[1] 徐小丹[1] 刁益虎[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 处:《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22期51-56,共6页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1JJD880019)系列成果之一
摘 要:本研究以中学生的交往性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索交往与儿童道德学习的发生机制以及儿童道德学习的实现可能。主要理论假设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性交往,道德教育的发生机制是建立在平等对话基础之上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外在的强制性教育只能习得道德规范,却无法内化为人的道德态度和道德情感,进而转化为人的道德行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